采芝齋蘇式糖果制作技藝
采芝齋是蘇州著名的專門制作糖果的名店,由清光緒年間金蔭芝創(chuàng)建。他從五百個銅板起家擺小糖攤開始,到了光緒十年(1884年),終于在觀前街七十二號自立店面。粽子糖是采芝齋最早的蘇式糖果。金蔭芝除了自產(chǎn)自銷蘇式糖果和炒貨外,又增加了蘇式蜜餞!暗讲芍S買糖去!”成為人們的口頭語。金蔭芝便順水推舟,把店招定為“采芝齋”。采芝齋蘇式糖果,因獨特的口感與功用,而聲名遠揚。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服用了蘇州名醫(yī)曹滄州帶進宮的采芝齋貝母糖,久治無效的病情日漸好轉,貝母糖因有藥食同源的功效被列為貢糖。金蔭芝自制一塊四周雕有龍形的黑底金字“貢糖”牌子,掛在店門口,還請來畫家繪制“采芝圖”作為商標。采芝齋“半爿藥材店”的說法,隨著商標的宣傳不脛而走,一時間,蘇式糖果身價倍增。1949年后,采芝齋不僅恢復生產(chǎn)了著名的歷史傳統(tǒng)產(chǎn)品貝母貢糖、烏梅餅,還開發(fā)了姜汁暖胃糖、采芝齋松子喜糖系列。又把國家高科技產(chǎn)品功能性低聚異麥芽糖引用到蘇式軟糖中,成為新一代的蘇式寡軟糖果。
采芝齋蘇式糖果有脆性糖類、軟性糖類、砂性糖類、特性糖類四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系采用中國傳統(tǒng)明火熬糖的制作技藝,加入天然果輔料、天然植物、天然花卉加工而成。原料均選購于著名產(chǎn)地的上等果輔料,經(jīng)過篩選揀剔,分檔用料,保持色香。投料生產(chǎn)工藝精細,如明貨糖果采用提漿法,砂貨糖果采用人工發(fā)砂法等,從而保證產(chǎn)品質優(yōu)味美。許多糖果采用兼有食療和藥療雙重作用的果輔料,如內含松子仁的脆松糖、輕松糖、軟松糖,有益肺補氣功效;內含去衣核桃仁的脆桃球,有潤肺止咳作用。降血壓的清水山楂糕,補氣養(yǎng)血的椒鹽胡桃,健胃消食的白糖楊梅干、九制梅皮、九制陳皮,生津潤腸的玫瑰、奶油西瓜子都兼有食療作用。
采芝齋的蘇式糖果在江、浙、滬、京等地廣受歡迎,并遠銷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和東南亞,被國際友人譽為“中國糖”。攜一包新鮮出爐的糖果,軟的柔糯,脆的清香,五彩繽紛的甜蜜中,童年的快樂時光再現(xiàn)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