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云:“夏之興也以涂山!蓖可剑艦橥可绞蠂诘,雙峰峻聳,瞰淮矗立,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淮河東岸。堯舜時代,洪水泛濫,千里長淮,一片汪洋。為根治水患,大禹“左準繩、右規(guī)矩”、“沐甚雨、櫛疾風”,借助與涂山氏國的聯(lián)姻,在涂山大會諸侯,劈山導淮,留下了“新婚三日而別”、“三過家門而不入”等千古佳話。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大禹治水成功,捉住水怪,會諸侯的會期,也是涂山淮河流域民眾自唐代起,自發(fā)起來舉辦涂山朝禹廟會的會期。廟會日,沿淮民眾十萬余人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從數(shù)十里或數(shù)百里外涌向涂山,參加祭祀大禹的盛會。涂山禹王廟會作為文化空間,集祭祀、歌舞、民俗活動于一體,傳承了大禹治水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傳承了大禹文化、淮河文化,推動了民間藝術花鼓燈的繁榮與發(fā)展;同時,也拓展了淮河流域道教文化以及其它民間技藝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