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三月三是祭社神和山神的節(jié)日。社神是一村或鄰近幾個小村共建社祠供奉,有的還有基金,用基金或臨時集資購買豬、牛宰殺供祭。已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供祭之日,禁止外人入村。這一天,望謨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飯,關嶺要做清明粑。有的人家則在粑粑中摻清明菜。這天或次日,又是西部地區(qū)布依族的掃墓日。羅甸祭社神可在三月三這天,也可在十三日舉行。紫云在三月三日只祭祀祖先,祭社神則在七月十五日;菟木琵堃粠,青年們這天群集歌唱玩樂,搞摔跤比賽。盤縣等地的青年男女,這天是他們的社交活動日,全寨都要休息,有的地區(qū)休息三天。冊亨縣南部過這個節(jié)日,還意味著農忙季節(jié)已經到來,須開始投入農事活動了。望謨、冊亨縣的一些地方,這天要殺狗、殺豬請客,很是隆重。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三月三”。節(jié)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qū)不同有所區(qū)別。貴陽市烏當區(qū)新堡鄉(xiāng)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發(fā)現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許多地蠶將幼苗咬死。經過反復觀察,他認為地蠶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馬”。為避免幼苗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祀都不靈驗。后來,他在春播時炒包谷花去喂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這個消息很快傳到遠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這一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于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讓五谷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壩王河一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著色,以三月十三日為“楓葉節(jié)”。節(jié)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游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著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為節(jié)日的禮物。貴州望漠縣布依族傳說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驅寒。此日有條狗請客的習俗。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