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梯瑪神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間文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梯瑪活動中一種用土家語演唱的古歌!疤莠敗笔峭良艺Z音譯,“梯瑪”既指土家族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又是巫師的土家語稱呼,即“敬神的人”。土家族梯瑪神歌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四縣土家族聚居區(qū),其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特色濃郁,對土家族人文社會影響深遠。2008年,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
土家族梯瑪神歌格局宏大,篇幅浩繁,是一種吟唱式的長篇史詩,對土家族的歷史、民族的遷徙、天文地理、信仰禁忌、宗教哲學、生產(chǎn)勞作、生活習俗等,都作了寶貴的記述。它以土家族民間祭祀儀式為載體,世代心口相傳。它集詩、歌、樂、舞為一體,表現(xiàn)出土家族廣泛的歷史內(nèi)容和社會生活內(nèi)容。
“梯瑪”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溝通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他既能向神表達人的祈求,又能向人轉(zhuǎn)達神的旨意;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人的代言人。但是由于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無論梯瑪代人求神還是代神傳言,都只能用語言表達而不能用文字陳述。因此,梯瑪神歌一直以土家語為媒介,在世代土家人中心口相傳。這樣,掌握這門知識和技能的梯瑪,在土家族中占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在古代,梯瑪可以參與部落的重大問題的決策,用他們所通曉的占卜術(shù),為部落預測吉兇禍福;并用他們獨特的巫醫(yī)巫術(shù),為部落人祈福祛災,驅(qū)病避邪,從而受到人們的尊重。梯瑪有權(quán)調(diào)解民間糾紛,有權(quán)干預民間婚喪大事,男婚女嫁必須得到梯瑪許可。清雍正年間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后,梯瑪?shù)臋?quán)力雖然日漸削弱,但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仍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梯瑪神歌在吟唱時,以土家語為主要表述語言,在形式上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采取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修辭上有比有興,詞匯豐富,想象奇特,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演唱時有唱有吟,有對唱有合唱;既有深沉、憂郁的古歌,也有輕松、歡快的盤歌;既有抒情、哀婉的祈禱辭,也有風趣、滑稽的玩笑話。
梯瑪神歌以舞貫穿始終,其舞,有豪放者如《開天辟地》,有瀟灑者如《坐馬》(起馬),有纏綿者如《解錢》(擺和事錢),有粗獷者如《大賞兵》(賞眾),有風趣者如《選男選女》(拜男拜女)等等。由于梯瑪在舞蹈中的主要舞具是銅鈴,故稱之為“八寶銅鈴舞”。其形式有梯瑪單獨表演的“獨舞”,亦有陪神、香倌隨之唱和的雙人舞或三人舞,是有表有敘、亦歌亦舞的長篇舞蹈詩。
梯瑪神歌是土家族舍巴日活動中演唱的一種民族古歌,在形式上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采取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修辭上有比有興,詞匯豐富,想象奇特,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文學性。
梯瑪神歌是一部豐富的土家語辭典。土家語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F(xiàn)全國土家族人口已達800多萬,而真正能講本民族語言的不足16萬人。流傳在湘西龍山洗車河流域的梯瑪神歌,大部分用古老的土家語演唱,保留了許多瀕臨失傳的土家語詞匯,是一部口傳的土家語“活詞典”。從這些古老的土家語中,我們可以研究出許多頗有價值的土家文化。
梯瑪神歌是一部土家族的“精神法典”,在娛人娛神的法事過程中也起到了抑惡揚善、勸人為善的作用。在梯瑪法事中多次反復出現(xiàn)撈魂、贖魂、造魂等情節(jié),而且還臆造出大秤稱人山、大斗量人山等衡量善惡、懲惡揚善的鬼域,制造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戲劇性氛圍,以此向惡者提出警示,實現(xiàn)抑惡揚善,勸人為善的目的。道德約束功能。梯瑪具有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色彩。這種宗教性的信仰產(chǎn)生一種約束力,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取向產(chǎn)生深刻影響。祖先崇拜孕育了土家人崇祖孝親的傳統(tǒng)美德,而自然崇拜則使土家族地區(qū)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和良好風尚。
土家族梯瑪神歌是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從形式到內(nèi)容及風格上都與土家族擺手歌迥然有別,涇渭分明。前者由掌壇梯瑪主唱,由替幫梯瑪及陪神、香倌幫唱,主要用于服司妥、杰洛方、宋姆妥等“梯瑪日”儀式中;土家《擺手歌》僅僅只用于擺手活動。在土家“舍巴日”中亦有梯瑪為擺手賽會掌堂,如龍山縣靛房鎮(zhèn)百型村的老梯瑪田景銀老人,既會唱《梯瑪神歌》,又會唱土家族《擺手歌》。
由于梯瑪神歌附著在梯瑪?shù)募漓牖顒又校c其相關的器具有八寶銅鈴、司刀、牛角、卦、法衣等法器。
2006年,土家族梯瑪神歌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2008年,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龍山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為該項目的保護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