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區(qū)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的民間器樂合奏,它歷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藝精湛,表現力豐富,是土家族獨有的藝術形式。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4縣68個鄉(xiāng)鎮(zhèn)。土家族打溜子與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土家人的婚嫁、壽誕離不開打溜子,年節(jié)喜慶要打溜子,特別是土家族的傳統(tǒng)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由溜子鑼、頭鈸、二鈸、馬鑼組成的打溜子樂隊,能將各類樂器的技巧融于一體,并充分發(fā)揮每件樂器的演奏技藝。現存的土家族溜子曲牌約有100個,其內容可分為繪聲、繪神、繪意三大類。繪聲類如《鯉魚漂灘》、《雁兒拍翅》等,繪神類如《小紡車》、《鬧年關》等,繪意類《四季發(fā)財》、《觀音坐蓮》等曲牌,此外還有《安慶》、《迎風》、《八哥洗澡》、《畫眉跳桿》、《雙龍出洞》、《燕排翅》、《古樹盤根》、《扭插秧》等數十首代表性傳統(tǒng)曲目。在我國少數民族器樂藝術中,打溜子獨特的組合、精湛的演奏技藝自成系統(tǒng),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它不僅能為民族學、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也可作為音樂學中音色旋律學研究的極其珍貴的原生性文化標本之一。
1949年以來,打溜子先后被國家藝術團體介紹到美國、德國、波蘭、俄羅斯等國家,產生了強烈反響,引起巨大轟動。
田隆信(土家族“咚咚喹”) “湖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土家族“咚咚喹”是流傳在湘西自治州酉水流域的一種極其古老的簧管氣鳴樂器,有的地方又有“呼里”、“呆呆嘟”、“呆呆哩”等稱。 “咚咚喹”其傳統(tǒng)曲牌有20多種。有詞有曲,可吹可唱,吹唱結合,唱詞多采用土家兒歌,表述內容以土家風情為主。 田隆信,男,土家族,1941年6月11日出生于老土家鄉(xiāng)龍山縣靛房...... 詳細>>>
羅仕碧,男,土家族,1931年出生于永順縣麻岔鄉(xiāng),是羅家班第二代傳人羅玉軒的侄子,13歲跟伯父羅玉軒學習“五人溜子”,由于天資聰穎加之勤奮好學,學藝不久就能熟練地參加到樂隊班演奏生涯中,羅仕碧尤以嗩吶見長,他吹奏的嗩吶,音色高亢、明亮,特別是循環(huán)換氣技巧,更是運用自如,成為當地的王牌嗩吶。 1957年元月,羅仕碧參加全省農村群眾藝術觀摩匯演大會,他演奏的“五人溜子”《將軍令》、《安慶》獲優(yōu)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