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井潭姑娘
農(nóng)歷正月十三或十四那天晚上,由二位有爹娘的姑娘(必須要有一未婚女子出面去請,但因為要與神女交往,所以必須是成熟穩(wěn)重的,否則請不動神女。)準(zhǔn)備供品香燭之類的東西到井潭邊去供,(大人準(zhǔn)備好花轎,所謂的花轎,實際上是一只淘米筲箕,準(zhǔn)備一只祭祀用的紅色木盤,把淘米筲箕覆在上面,一個邊上插上一根竹蔑將淘米筲箕擱起。竹蔑旁插一支香,就成了一頂花轎。)擺上“花轎”祈禱幾句好話,然后抬著“姑娘”到家,在灶前放一張桌子,桌上擺上“姑娘”,前面散上面粉,灶上供上香燭、茶果。
兩位有爹娘的姑娘扛淘米筲箕,最主要的是扛淘米筲箕要講究方法:兩個人左右兩邊各伸出一支食指勾住淘米筲箕,又要注意力度,不能把淘米筲箕抓得太死,以便井姑的活動指示,然后可以誠心占卜了。
如果觀者心里存有懷疑,千萬不要說出口,否則會不靈驗的。這樣整屋子的女的老人、年輕人,要問的全問好。最后,還要虔誠地把仙姑送回原處。
抬屙缸姑娘
早年,民間曾流行著每年正月十四晚上,婦女們抬屙(糞)缸姑娘的習(xí)俗。
抬屙缸姑娘時,先用一只圓形紅盤,盤上放著一只淘米用的籮箕,籮箕的邊緣包著一塊布,布上插著菜花,在包頭布面前再插上一根竹筷。這就是抬糞缸姑娘的花轎。
花轎由兩個婦女抬至預(yù)先看好的糞缸旁,就要插香祈禱,請姑娘上轎。這樣連續(xù)三次祈禱相催,然后再問姑娘是否已經(jīng)上轎。這時兩人用食指在籮箕的邊緣中間輕輕頂起,如果筷子在地上點了兩下,表示姑娘已經(jīng)上轎。于是兩人捧著紅盤小心地抬到家中的中堂內(nèi),把它放在一張事先準(zhǔn)備好的桌面上,把那插有菜花的籮箕從盤內(nèi)捧出擺好,在籮箕面前撒上一層薄勻的灰或細(xì)沙;j箕邊緣兩側(cè)中間由兩個人用指頂著。這樣一切就緒。早已等在中堂的男女老少個個很安靜,然后每個人按照自己要問的事情向姑娘提問,如:“今年的收成好不好?”“今年地方太平否?”等等。糞缸姑娘根據(jù)所提的事,用所插的筷子在前面細(xì)沙上寫出簡單而模糊的字樣。如“好”或“一般”或“不好”等。也有好奇的向姑娘提問:“我今年幾歲”“我有幾個孩子”等。這時可以看到這只筷子一點一點地點幾下,就表示對你的年齡幾歲,或者回答孩子幾個問題。
在問時,難免有對有錯,除少數(shù)人深信不疑外,大多數(shù)人僅僅是好奇心所驅(qū)使,湊湊熱鬧而已。但是如果有許多人認(rèn)為很準(zhǔn),那么這樣一直可能會抬到半夜三更,直至興盡人散,才再由兩個婦女把糞缸姑娘來時的原樣送回原處。
抬水缸姑娘
過程與上述過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