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棕編,南通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南通棕編屬于葉編范疇,據文字記載,始于三國時代,流傳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支奇葩。棕編是以打扣為主,綜合運用草編、竹編中的一些編制技巧,通過撕拉、繞穿刺等方法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追求神、形、趣的完美結合。棕編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工藝品,選材較精,生產季節(jié)性強。棕絲以白嫩柔軟、精美適用、色彩明快,能負重、不吸潮為上。人們多在春秋季生產提包等,夏季生產鞋帽等。4月初,藝人們開始采集嫩棕葉,用排針將葉劃割成細棕絲,搓成棕繩,經硫磺熏蒸、晾曬、浸泡、烘干等工序,制成潔白柔軟的材料備用,或將部分棕絲染色備用,其裝飾方法因物而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