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剪紙是江蘇省金湖縣的特色剪紙藝術,是造型簡潔夸張,繁簡疏密恰當,裝飾質樸合理,連接巧妙美觀,是寫實與變形的和諧統(tǒng)一,經過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趣造型而演化成的一種審美藝術。它集裝飾性、觀賞性、知識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
金湖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jù)古籍記載,北宋年間寶應湖西,即今天的金湖地區(qū)就有剪紙花、賣花樣的藝人出現(xiàn)。其中不乏高超藝人,能手背身后盲剪各樣花飾,堪稱絕技。金湖位于江蘇中部,地處南北文化交匯中心。金湖剪紙既有南方剪紙的精致、細巧,也有北方剪紙的粗獷、豪放,圖案夸張,意蘊傳神。千百年來,金湖剪紙靠口傳心授,在民間世代相承,并吸收其他藝術之長,顯現(xiàn)出了自己“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巧”的獨特藝術風格,成為金湖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1982年金湖縣就有11幅剪紙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剪紙藝術展覽會,參展并被收藏,受到專家的贊譽。在民間有影響的剪紙作者有紀費氏、丁育蘭、王素玫、智曉君、王桂林、吳中業(yè)、張賢英等。
201年入選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tǒng)美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