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屬安順地區(qū),總面積1091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縣境處于云貴高原東側斜坡地帶,烏江南源三岔河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普定縣境內流傳的苗族《古歌》流傳于該縣境內的猴場、補郎、坪上、貓洞等民族鄉(xiāng)的苗族村寨。流傳風格根據(jù)苗族支系的不同,可分為大花苗族和水西苗族兩個流派,除了語言和唱調不盡相同外,兩個流派《古歌》的內容大同小異,但以猴場仙馬大花苗族的四音合聲苗族《古歌》保存較完好,傳承得比較完整。
苗族是中國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4000多年前,他們就居住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廣闊而肥沃的土地上,炎黃時期,黃帝部落為擴張勢力,與炎帝聯(lián)合攻打蚩尤部落,蚩尤戰(zhàn)敗!妒酚洝の宓郾炯o》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諸候,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睉(zhàn)敗后,蚩尤部落聯(lián)盟就分化或改組、遷徙。一部分南下,一部分往西南遷徙。在往西南遷徙的過程中,經過河面很寬、河兩岸非常平坦的“乃當不達”即黃河(苗族人民又稱渾水河)時,運載文字的船只被洪水吞沒。從此,記載苗族先祖歷史的文獻失傳,蚩尤也只作戰(zhàn)神流傳于世。由于文字的失傳,苗族祖先便以歌的形式記錄、傳唱了苗族的歷史,形成了龐大的苗族《古歌》體系,有詩歌、碩歌、故事傳說,還有各種唱詞等。在這支大遷徙的苦難民族中,有一支自稱“阿卯”(即今天的大花苗族)部落,流落在烏蒙山區(qū)即威寧、赫章、郎岱、紫云、普定、織金等一帶,其中一部分來到了普定縣猴場鄉(xiāng)仙馬村。仙馬苗族祖先為了紀念,也為了讓子孫后代們記住他們從強盛到衰弱,四處逃亡的苦難歷史,激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新的生活,除了傳唱以往的歌曲外,他們把逃亡和遷徙的歷史編成歌謠,常常聚在一起唱,后來約定俗成每周集中一次唱歌。隨著生活的逐漸安定,歌唱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有歷史的、愛情的、向往新生活的等,形成了結構龐大、氣勢磅礴、包羅天地八方,宇宙萬物的苗族《古歌》體系。而這個龐大的苗族《古歌》體系在猴場鄉(xiāng)仙馬村又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仙馬四聲合音傳承保護下來,記錄了這支民族的民族史。
普定縣苗族《古歌》內容豐富,涵蓋了仙馬苗族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仙馬民族史。其結構龐大、包羅萬物,有神話古歌、苗族史歌、碩歌、苗族情歌、故事傳說等。神話《古歌》中的《混沌初開》、《盤古》、《谷白埃與杜白歐》、《谷夫》等都是苗族人民對世界的認知記載。如《混沌初開》中寫道:天上祝流為大又慈悲,地 古最有名。遠古時候沒有天和地,盤古開天辟地是真情。兩只眼睛變日月,汗珠滴下變星辰。骨頭變成山坡和山嶺,血脈變成九條江河往東行。是楊亞探天天才穩(wěn),是尤旺測地地才平。是楊亞射落九個太陽和月亮,是太陽月亮讓天地黑了十三春。是雄雞叫喚人間重見光明,是谷白埃制得天上烏云滾。是杜白歐造得天空漂白云,是谷夫造了世上男女成雙對。是谷甭挑水喜悠悠上天門,是祝流放洪水淹了人間。蒂米刁瑪才重生了地下第二代人,是谷白埃生了祝哈司流,他在天上主宰人間死與生。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人民從強盛到衰敗、從平原到深山的遷徙史。如《古博楊魯》中唱道:哪里是楊魯?shù)脑?江邊海邊是他的故鄉(xiāng)。楊魯落腳在哪里?他落腳在革勒革桑。從前是黑羊大箐,后來是名城貴陽。楊魯家金銀谷滿倉,楊魯家人強馬又壯;楊魯家相處最團結,楊魯家打仗一起上。碩歌是苗族喪葬中的不可缺少的葬儀之歌,有的稱《開路歌》或《開路詞》,是苗族風俗的記載。一首碩歌要由30首古歌組合而成,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人生一世、呼天論地、故鄉(xiāng)行。人生一世主要唱述的是:一個人,他從母親生下來后到生命的中止,是一條人生規(guī)律。父母對兒女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呼天論地是碩歌的主要組成部份。從開天辟地開始,萬物的產生,人類的起源,一段接一段而每一段都是一首完整的古歌,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故鄉(xiāng)行主要唱述的是西部苗族的遷徙路線。苗族先祖?zhèn)冇捎隍坑缺淮驍∫院筇映龉枢l(xiāng),跨過“乃當不達”(黃河)到貴州,以及之后在這一帶的遷徙史。此外,描述仙馬苗族習俗的古歌還以其它的類別出現(xiàn)。普定縣苗族《古歌》是苗族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諸如:(男)阿妹呀,你在想什么?你可知道采花的路怎樣走?(女)阿哥啊,我知道,我真想變成小鳥飛到你面前。苗族是最早打破封建習俗,提倡婚姻自由的民族之一,苗族情歌正好為其提供歷史依據(jù)。除了情歌以外,《楊魯史歌》中也有記載:山隔水遠難婚配,笙歌舞蹈比蠟彩。穿綢披蓑齊號召,自由戀愛禮樂開。蘆笙吹得山坡轉,口弦悠悠動心懷。男情女愿成雙對,不把一男一女甩。苗家婚嫁從此來,世世代代永不改。苗族《古歌》在演唱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興而唱,但對人員有一定的規(guī)定,至少要四人才能完成,因為同一首歌詞要采用四個和諧的曲譜同時演唱。歌詞除了情歌對唱時即興發(fā)揮外,一般都有一定的規(guī)定。相關器具及制品:1、伴奏樂器:苗族《古歌》常用無伴奏四音合聲演唱。也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一般都是演唱者演唱,其它樂手用樂器伴奏,也有的是演唱者邊唱邊奏。用于伴奏的樂器有:蘆笙、口弦、嗩吶、銅鼓、大號。2、手抄本苗族《古歌》是紀錄仙馬苗族古歌的寶貴文獻。3、《普定縣苗族頌歌》、普定縣《苗族神話史詩選》。
普定縣境內流傳的苗族《古歌》同樣是仙馬苗族人民千錘百煉而流傳下來的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在長期的口頭流傳過程中,每一位仙馬苗族人民都是歌手,大家在勞動中傳唱,在生活中傳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苗族古歌體系。古歌體系結構龐大、氣勢磅礴、包羅天地八方,宇宙萬物,有神話古歌、苗族史歌、碩歌、苗族情歌、故事傳說等,記錄著仙馬苗族人民的遷徙史,涵蓋了仙馬苗族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用大花苗語傳唱,是仙馬苗族《古歌》傳承的另一特征。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