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晉北鼓吹是流行于山西北部陽高縣一帶的以嗩吶為主奏樂器,輔以鼓、鑼、镲等打擊樂器烘托氣勢的一種傳統(tǒng)器樂表演形式,普遍應(yīng)用于慶典、社火、婚喪、祭祀等民俗事象活動中。
陽高晉北鼓吹歷史悠久,早在600年前,滑氏遠祖滑玉和作為民間藝人,于明永樂年間應(yīng)召參加皇宮慶典,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褒獎,御封為皇宮樂師。后因皇族內(nèi)爭被貶出京,卷入大槐樹移民大潮,遷居到現(xiàn)在的陽高縣,他們家族以吹奏嗩吶“八大套”曲見長,一代代流傳,并不斷演變、發(fā)展,形成了獨具晉北民俗特色的鼓吹樂班社——陽高滑銀山鼓樂班。該班社“八大套”曲的演奏樂器是以“大桿”即主奏嗩吶,擔當演奏樂曲的主旋律樂器,“二桿”(也叫拉塌)用來伴奏,鼓、鑼、镲等用來烘托氣勢。演奏時主、副相襯,文武相錯,此起彼伏,此呼彼應(yīng),可謂粗獷雄放、大氣磅礴。主要演奏曲目有《將軍令》、《水龍吟》、《百鶴宴》、《大雁落》、《上巧樓》、《大八門》、《柳河呤》、《小雁落》等。精湛的演技、獨特的韻味使得陽高滑銀山鼓樂班的“八大套曲”成為大同地區(qū)的一大文化品牌,極具保護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