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冬頭帕織帶是龍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之一。
客家冬頭帕由披肩、護額、絲帶三部分組成。護額前面的兩根絲帶,猶如客家厚重大地上的兩條河流引人注目。而客家冬頭帕絲帶其古老的制作方法,卻暗藏著不少的玄機,一定得口授心傳才能掌握。
客家冬頭帕這一口傳身授的民間手工技藝,不但對了解和探討贛南客家遷徙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還因其穿戴方式與太平天國頭巾的佩戴方式十分相似,因此,對于研究太平天國這段歷史與“三南”客家婦女服飾的關系也有著深層的意義。
2010年,贛州市政協(xié)組織部分市政協(xié)委員對龍南客家織帶的保護、傳承進行了專題調研。
2011年9月,文化部蔡武部長到龍南視察時,觀看了龍南栗園圍鄉(xiāng)土藝術團創(chuàng)作表演的《客家織帶》舞蹈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客家人喜歡織帶,認為“帶”就是能“代代相傳”,意為日后的生活“如意吉祥”、“興旺發(fā)達”。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