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臺神村一帶有新媳婦到菩薩廟求子的習俗,臺神花鼓便是為送子娘娘獻上的歌舞,又因鼓譜在臺神村發(fā)現(xiàn)而命名。
臺神花鼓由6人表演,分滾鼓、包頭、頑童,后隨伴奏、伴唱數(shù)人,表演者扮相花俏,頭飾釵環(huán),紅綠衣著,步法輕盈,姿態(tài)優(yōu)美;鼓點不停反復,尤如“銀瓶乍破水漿迸”之勢,鼓點歡快活潑,前后共七套,俗稱一錘至七錘,有踏場、踩院子等。花鼓唱曲有《娘娘廟降香》(曲一、曲二)、《觀燈》、《捎書》、《接書》、《鬧元宵》(曲一、曲二)、《寫十字》、《繡荷包》、《踏青》、《回回進寶》、《打虎》、《十把扇》、《五更鳥》、《四股繩》等。
挖掘、收集、整理臺神花鼓的相關資料,對研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祭祀儀式、臺駘文化、民俗生活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