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制作技藝
項目批次:省級第2批
項目保護(hù)單位:哈爾濱日炎公司代表性傳承人:王立光李壽發(fā)
靰鞡制作技藝是滿族用獸皮或牛、馬皮縫制冬季防寒鞋的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制作時先“熟皮子”,用炭火將皮張烤軟,其幫和底用一整塊皮子包起,外加一塊皮臉,縫制時皮臉上留有許多褶。穿用時鞋口近腳處填以襯布(即靰鞡腰子),用不足一指寬的獨(dú)根皮條或麻繩穿過耳子,系在腿上。靰鞡鞋后堵有一塊3指寬的皮子叫靰鞡根,是穿鞋時的抓手。靰鞡后底釘有兩根特制鐵釘,走在冰上防滑。此鞋前尖后圓,縫紉極密,鞋內(nèi)填滿靰鞡草,既暖和又舒適。
項目批次:省級第2批
項目保護(hù)單位:海林市文化館代表性傳承人:楊錫久
靰鞡,滿族人稱“護(hù)臘”、“烏拉”,其技藝特點(diǎn)據(jù)《黑龍江述略》卷六“叢錄”記載:靰鞡,制與靴同,而底軟,連邦而成,牛皮,或鹿皮,縫紉極密,走荊棘濕地泥中,不損不濕且耐久、耐寒。靰鞡不是人人都會做的,要有一定的技術(shù)才行。制作時把牛皮靰鞡料用水浸泡良久,出水后靰鞡匠趁濕開始縫靰鞡。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