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水稻種植技藝
項目批次:省級第2批
項目保護單位:牡丹江市群眾藝術(shù)館渤海鎮(zhèn)文化站
代表性傳承人:趙昌男
響水水稻俗稱“石板稻”,種植于牡丹江上游寧安市的渤海鎮(zhèn),因生長在火山玄武巖石板上而得名。唐代渤海國將中原水稻種植技術(shù)引入,1646年,漢民李元清嘗試在石板上種植水稻,歷經(jīng)幾代人后在選種、育苗、栽培、田間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獨特技藝。其選用晚熟品種,生長期140天以上,以“水稻兩段式”和“水稻一段超早播”育苗,大壟雙行栽培。響水大米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各類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米飯柔而不粘、口感鮮美。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