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滿族刺繡是滿族傳統(tǒng)刺繡工藝之一,現(xiàn)今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展出的真孝公主壁畫證實其始于渤海時期。其粗獷拙樸,造型夸張,構(gòu)圖巧妙,色彩艷麗,冷暖對比強烈,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民族、民俗特色。
寧安滿族刺繡多在日常用物上刺繡,如旗袍鑲邊、枕頭花、幔帳、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墊等。因刺繡在滿族家庭中的普及,繡品逐漸成為必備家庭陳設(shè)品和女子嫁妝。
寧安滿族刺繡代表作品為枕頭頂刺繡。滿族人常用布枕頭為長方形六面體,在兩個堵頭繡花納朵加以裝飾,形成五彩繽紛的枕頭頂刺繡。其通常采用納紗方法,即按設(shè)計好的方形圖案,用五彩線在經(jīng)過上漿處理、較挺括的紗布上針納花,多以紅、黃、藍、白滿族八旗顏色為基調(diào),構(gòu)圖典雅,色彩艷麗和諧,頗具滿族民間文化特色。
繡品題材包括山水、花鳥、草蟲、走獸、人物、文字等,繡法有緞繡、布繡、納紗、編紗、割繡、十字繡、包繡、補繡等,針法有平針、倒針、長針、錯針、網(wǎng)針、緝鎖,以及納絲、盤金、鋪絨、刮絨、挑花等,紋樣多為蘊涵吉祥如意含義、表達美好愿望的福祿、喜壽、富貴、八寶、吉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