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盧寶劍創(chuàng)始于春秋時代,被列為中國古代五大名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劍”。相傳最早的湛盧寶劍由鑄劍祖師歐冶子在福建松溪湛盧山冶煉而成,據(jù)《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其鑄劍,歐冶子奉命后,攜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幾乎尋遍天下名山和大川都沒有找到理想適宜的鑄劍之地,一日無意經(jīng)往湛盧山發(fā)現(xiàn)這里具備提煉鑄劍的各種稀有金屬,加上山中的山土、氣候、水質(zhì)、靈氣都達(dá)到上乘的要求,大喜道:“天助我也,神劍必在此鑄成。”果然歐冶子在這里用了3年的時間鑄成了一把鋒芒蓋世、舉世無雙的湛盧寶劍。湛盧寶劍鑄成后,先后被越王、吳王、楚王、秦王等歷代帝王擁有,被視為權(quán)威瑞兆的象征。
近代以來,福建省松溪縣湛盧寶劍廠以湛盧山的優(yōu)越環(huán)境為依托,研發(fā)了湛盧寶劍的制作技藝,經(jīng)過幾代傳承人的努力,將湛盧寶劍的鑄造工藝進(jìn)行改進(jìn)和傳承。如今的湛盧寶劍采用高級鋼鐵打磨光的辦法由人工精心鍛制而成,劍身銀光锃亮,古樸典雅,剛?cè)嵯酀?jì),可一次砍穿21片古銅錢,還可彎至135度;劍面鐫刻龍鳳,劍鞘用花櫚木、紅木、黑檀、紫檀等名貴木材做成,外面用鑲銅裝飾;劍背挺直、折彎度大。
湛盧寶劍鑄造工藝獨(dú)特,劍身冶煉金屬配比要求極其苛刻。多層次反復(fù)熱處理,溫度掌握難度大。劍套上的裝飾用手工鏤空打紋,技術(shù)性強(qiáng),劍面上手工反復(fù)打磨要求高,通常一個人要有三到五年工作時間才能掌握好其中的一項(xiàng),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此外,如今的湛盧寶劍還有軟劍、硬劍、單劍、雙劍、手杖劍等三十多個品種,有較高的實(shí)用與欣賞價值。
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與湛盧劍的創(chuàng)始人。福州古稱冶城,市北的冶山和劍池,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盧山,浙江龍泉七星井,均有歐冶子鑄劍遺跡。 另一說為古代甌江流域生活著的閩族匠人。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楚先后吞并長江以南45國。越國就成為楚國的屬國。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里學(xué)會冶金技術(shù),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chǎn)......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