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洞山傳說(第三批省級)
《捐建洞山得福蔭》故事講述良價禪師初來到洞山時,此在原無寺院,于是他向當?shù)氐氖考澢竽级瓷竭@片山場創(chuàng)建禪林。有鄉(xiāng)紳雷老爺問良價禪師要多大的地方,良價禪師說:“一領袈裟覆蓋之地足矣!庇謫桇卖挠卸啻螅純r禪師說:“經(jīng)線延緯線接!崩桌蠣斠宦犓鲅圆环玻涂犊鹪省髡f良價禪師袈裟的橫紗直紗抽開接長正好是橫直各五里。于是,洞山一帶橫豎五里之地即屬寺院所有。后雷氏子孫科宦迭出,甚至官至宰輔,鄉(xiāng)人認為都是行了雷衡的福蔭!稙楸O删成襁\柱》說的是洞山的良價禪師建佛殿時,惜愛洞山環(huán)境優(yōu)美,怕就地取材破壞山林,有違心愿,甚為苦惱。一日夜間山邊一水田忽然冒出一巨木,筆直無曲,光潔無叉。良價禪師喜不自勝,立命工匠拔取之。取后原處又冒出一木。隨取隨出,直拔取四十九根之后,田0現(xiàn)了一剛露出水面的柱頭之時,人們才明白柱料已夠。據(jù)說,現(xiàn)在洞山寺前的水田中還遺留著那根短柱的柱頭,下田耕作的人有時還能觸及!犊脊θ膫髡f》盛傳洞山“顯圣”,“仙泉”泉水可治百病,可辯善惡,行善之人,泉水照得人影子清清楚楚,作惡之徒,則影子模糊不清。遠近前去朝圣求仙水的,日夜不斷。浙江諸暨的良價和尚,一日云游來到洞山,見溪水中自己的倒影,恍然悟道。這時武宗死去,“皇太叔”李忱登基,改年號為宣宗。良價知道宣宗曾在黃檗山出家,又聽說到過洞山,很欣賞洞山景色,上臺后又反武宗“滅佛”的做法,重興佛教。于是寫了一封信給唐宣宗,請求準于在洞山建寺,發(fā)揚佛教宗旨。宣宗閱后,正好借此時機,擴大佛教影響,整頓官風政局,同時感謝宜豐百姓,于是下了一道諭旨,準其建寺,并規(guī)定縣官每年四月八佛祖誕辰,要率領文武1,前往朝拜。又將“善惡泉”賜名“考功泉”,官史朝圣時,要到泉邊照影,讓士紳百姓考察1功過。其它還有《逢渠橋的來歷》、《良價出家》、《木魚石的傳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