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跳覡(第三批省級)
銅鼓縣位于湘贛邊界,修河上游、據(jù)境內(nèi)程子源,黃家?guī)X等處西周遺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漢屬豫章郡艾縣地,明萬歷五年(1577年)設(shè)銅鼓營,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建縣。銅鼓境內(nèi)峰巒疊嶂、山川秀美,民風純樸,地處文化多元交匯點,境內(nèi)自康熙年間(1662—1672年)由“閩”“粵”“贛南”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銅鼓,在銅鼓形成了一種祛病請神而用的跳覡。
跳覡是一種非僧非道的舞蹈,舞者男扮女裝,穿戴鳳冠霞披、手執(zhí)師刀、天王尺、海螺、牛角,銅交唱之、蹈之。為其伴奏的樂器有小堂鼓,大、小鈸,大、小鑼和大、小嗩喇,表演程序視具體情況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