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花,即焰火禮花,流傳于遂川縣于田鎮(zhèn)珊田村。其制作流程復雜,工序嚴格,配比精確,花色艷麗,變幻奇絕,具藝術觀賞性和民俗文化內(nèi)涵。
珊田架花為燃放式的焰火禮花。一般于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晚燃放。節(jié)前三天,必須先舞“火龍燈”,以祈保太平,預兆豐年。同時架花的制作者和燃放者須齋戒三天,潔身自凈。正月十五日沐浴更衣,楓籽烘熏后,舉行燃放儀式,焚香、燃炮、奏樂、祭拜,安定“先師”神位后,方可燃放“架花”。
所謂“架”就是燃放前先在坪場中樹木桿一根,名為“定天柱”,然后依次在木桿上橫扎七或九層木架。每層置有各種扎花、神形、獸像和彩燈。第一層為“金線吊葫蘆”,第二層安裝各式彩燈,第三層叫“觀音送子”,第四層稱“鼠偷葡萄”,第五層重置彩燈,第六層叫“天官賜!保谄邔邮恰爸裢不ā,第八層為“兩頭燈中間花”,第九層是“沖天珠”,架頂上再安裝一把大竹弓。
架花燃放分快引和慢引,慢引需要近兩小時,快引只需45分鐘左右。燃點用繩子牽引距架花10米以外,繩子上環(huán)扣飛鼠,飛鼠點燃后,尾部射出的火焰產(chǎn)生推力,沿繩疾速射向架花第一層裝置,同時又將預先安裝在架花上的另一只飛鼠自動點燃,并迅速返回原地,造成一只飛鼠一去一回的幻覺。當一層裝置點燃后,其余各層依次自動點燃。點燃后架花花苞綻妍,華光四射,只見空中“蝴蝶”追花展翅,“孔雀”朝陽開屏,“鳳凰”引頸梳羽,其形栩栩如生,妙俏奇絕。爾后“八仙”亮相,憨態(tài)可掬;“飛鼠”竄跳,妙趣橫生;“筒花”怒放,彩焰紛呈;最后引發(fā)出“沖天珠”,只見架花頂端火柱沖天而起,并速向四周射出色彩斑斕的奇花異卉,猶如天女散花,蔚為壯觀。火柱未熄,又點燃了架頂上的那把大弓,12支奇火倏然從弓上射出,在天空中綻放出一朵朵眩目耀眼的彩花,美輪美奐,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