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大三弦舞
大三弦舞的歷史流源無文字記載,從流傳地區(qū)和舞蹈形式來看,大三弦舞是彝族撒尼人、阿細人相互交流的產物。石林彝族自治縣與彌勒縣山水相連,石林的撒尼人和彌勒的阿細人就像親兄弟,在長期共同勞動、生活過程中,相互學習彼此的文化和歌舞藝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舞蹈體系并發(fā)展至今。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舞是表現(xiàn)生產、生活及歡樂情緒的自娛自樂性集體舞蹈。節(jié)奏為5/4拍,男子身背大三弦跟隨笛子的伴奏,自彈舞動,女子在大三弦的伴奏下徒手舞蹈或拍掌起舞。男女面對面,可列成排,可圍成圈,少則幾人,多則成百上千人。大三弦舞節(jié)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現(xiàn)在也成為舞臺表演節(jié)目。
大三弦舞在石林縣圭山鄉(xiāng)、維則鄉(xiāng)、畝竹箐鄉(xiāng)、北大村鄉(xiāng)等彝族撒尼人村寨十分流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具有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影響較大。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