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民間舞蹈。在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康多鄉(xiāng),每年從正月初八開始,夜幕降臨時,當(dāng)?shù)氐耐磷迦罕娤矚g手提盞盞紙糊的紅燈籠,由各村寨匯集到廣場上,圍繞著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巴郎鼓(是土族特有的一種短把鼓)舞,以慶人壽年豐。
舞者右手持鼓,左手提燈,在戛爾巴(領(lǐng)舞者)帶領(lǐng)下,搖鼓擺燈,邊歌邊舞。眾人先圍篝火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繞三圈,舞蹈動作或平緩優(yōu)美,或幅度很大,有持鼓跳躍、旋轉(zhuǎn)等技巧。舞罷,隨口哨聲的指揮,節(jié)奏漸緩,舞步漸慢,隊形變?yōu)槟信,舞者原地扭動,鼓與燈則輕響輕擺。接著男女對唱,其歌詞是問答太陽星辰一類之詞。歌罷,舞者又搖鼓擺燈圍篝火旋轉(zhuǎn)起舞。歌舞如此反復(fù),直至深夜。巴郎鼓舞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參加。黑夜里盞盞紅燈猶如閃閃紅星,圍繞著明亮的篝火,忽聚忽散,變幻莫測,十分美妙,深受群眾喜愛。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