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口令是我國一種傳統(tǒng)的語言游戲,又稱“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將若干雙聲、疊詞詞匯或發(fā)音相同、相近的語、詞有意集中在一起,組成簡單、有趣的語韻,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讀起來使人感到節(jié)奏感強,妙趣橫生。
上海方言繞口令融入了豐富的生活場景,注重聲韻配合,語言詼諧有趣,帶有強烈的地方風格。其傳承發(fā)展建立在真實豐富的民眾生活基礎上,包含了民間童謠中的繞口令和經民間藝人改編表演的方言繞口令作品,較有代表性的有《孩兒歌》、《滑稽百勿得》、《一百零八將》、《游碼頭》、《糖秋香》和《金鈴塔》等。而本地童謠中的方言繞口令,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和情境性,例如《小三子》、《夜夜游》、《數(shù)青蛙》等等,記錄了一代代上海人的童年生活,傳唱至今。
上海方言繞口令因其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趣味的語言,近代以來被民間曲所廣泛發(fā)掘借鑒,以詼諧幽默的表演形式回到了民眾的生活當中,帶動了民間繞口令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上海方言繞口令因其集教育、娛樂、反映生活、結合表演的特性,具有重要的歷史、社會、文學價值,是地方口頭語言的特色展示,是生活文化的傳承載體,也是地方性文化共同體的生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