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花車,徐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
邳州花車,據(jù)史料記載已有500余年歷史。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邳州志》、清代《邳州志》等史籍都記載了邳州“鄉(xiāng)會”花車舞的演出盛況。邳州花車流行于邳州全境及周邊接壤的蘇、魯、豫、皖地區(qū)。20世紀80年代前,邳州各鄉(xiāng)鎮(zhèn)都有花車會班。目前,僅有張樓紅旗村、運河鎮(zhèn)、灘上鎮(zhèn)、戴圩鎮(zhèn)、官湖鎮(zhèn)等村鎮(zhèn)堅持排演花車。邳州花車的表演內容是一對新婚夫妻,同家人一起,由丈夫推著媳婦趕廟會。通過翻山越嶺、車陷泥塘,險過獨木橋,賽歌比美,大頭和尚戲耍新媳婦,廟會受阻,歡樂廟會,祭拜等情節(jié),展現(xiàn)該舞有捧有逗、有說有唱、人車互動、情感交織,驚險滑稽、幽默詼諧,充滿喜慶、不懼艱險、團結奮進的熱烈調笑氣氛。由推、拉、坐、女丑、大頭和尚等6—8人表演,如因劇情和表演需要,也可添加角色和唱詞。花車是模擬農村生活中的推車、拉車、坐車等動作,又融入藝術化的表演形式演出,充分的展示出了花車的生活化表演藝術。表演動作套路為:駕車、坐車、拉車、上坡、下坡、過河、搖擺、旋轉、麻花圈、倒立、0 等。表演者隨嗩吶、鑼鼓音樂起舞,跟車而行。女“丑”是較為“出彩”的人物,她隨心所欲,也可以臨場發(fā)揮,左挎花籃,右手握扇,她提碾腳跟輕飄飄,雙腿羅胯扭細腰,前張后仰臉百變,擠眉弄眼耍妙招。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