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瑤白村侗族流傳擺古的古老習俗,是追憶祖先歷史,創(chuàng)建多元文化,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活動。這種古老而神秘的傳統(tǒng)活動至今流傳于貴州省錦屏縣瑤白村,瑤白村屬錦屏縣九寨北部侗族社區(qū)腹地,處于錦屏、劍河、天柱三縣交界處,距錦屏縣城41公里,海拔900米,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性氣候,全村有350戶1500余人,該村環(huán)境,群山疊翠,古木參天,山巒峽谷交錯,形態(tài)各異,溪流、村舍、田疇別有洞天,古老的瑤白至今住有龍、滾、楊、范、龔、耿、宋、萬、胡、彭等十個姓氏,瑤白的民風古樸而濃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歷史的瑤白“擺古”屬于民間說(白話)唱藝術,說的部分,侗語叫“臘聳”,“臘”是念說之意,“聳”是話或文,這里特指韻文,即侗族的“壘詞”或“款詞”。唱的部分古侗話叫“或板”“或”是做、搞之意,“板”是指能唱的韻文。由于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起源無法考究,但據(jù)當?shù)乩先丝趥,明末時期瑤白“擺古”已開始盛行,文革時期瑤白侗族習俗文化遭到破壞,至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其“擺古”活動又逐漸開展。如今這一獨特的說唱藝術經(jīng)過無數(shù)滄桑后,被瑤白人牢固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上,形成人們生活中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人們不僅還在傳承它,在原來的“擺古”形式上還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擺古”活動定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六舉行。這一天,整個瑤白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氣氛中,村口用木竹扎成寨門,上面掛著青翠的魚藤草。“擺古”地點設在中心寨的歌堂,歌堂前立有一幢木質(zhì)建筑擺古樓,擺古樓掛有圖案為一對男女侗民,男的扛犁具,女的著裙帶銀,他們追逐太陽,似在尋根起舞。上午,三聲鐵炮震天動地,全寨銅鑼聲聲,生活在瑤白的廣大侗民以各大姓氏為單位,組成隊伍、扛著大旗、攜帶祭祀供品、道具來到歌堂門外舉行“擺古”儀式。儀式有“攔路迎賓”、“傳牛踩堂”、“服飾展演”、“踩蘆笙”、“長桌擺古”、“分龍”、“交龍”、“大戲祝賀”等!皵[古”活動開始,由寨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農(nóng)身披蓑衣、肩扛鋤頭緩緩走進“擺古”場,似乎回到遠古時代,尋求耕居室地、焚香燒紙、跪拜天地祖宗。另一位老農(nóng)扶著犁耙、牽著披紅的水牛入堂踩堂三周。再現(xiàn)瑤白各族先民遷徙定居、開始農(nóng)耕時代的原始情景。在歌堂的古樹下,幾位侗族婦女唱起了古歌,用歌“擺”著開寨歷史和過去的苦情辛酸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告誡人們勿忘過去,珍惜現(xiàn)在,展望未來。歌聲一停,鞭炮齊鳴,大號長呼,銅鑼喧天,十大姓氏的“擺古”隊伍從四周進入“擺古”場地,以順時針方向繞圈,“擺古”場上一片歡騰,大旗飄揚,男女老少上百人踩歌堂。下午,是“長桌擺古”,是“擺古”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由“引子”、“辣從”、“或板”三部曲構成!皵[古”長桌共有20多米長,一姓兩張,一頭是寨老,一頭是古師,兩邊是各族姓氏的主人與族人,長桌上擺滿酒菜、糖糕、水果、碗筷與牛角杯,陣勢擺好,時辰一到,只見那“擺古”的古師捋捋長長的胡須、搖頭晃腦,以洪鐘般的聲音用侗語拉開了“擺古”的序幕!皵[古”說唱中有評說、詞賀、飛歌、大歌等表演形式。“擺古”的內(nèi)容很豐富,及盤古開天辟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朝代更替以及姓氏來歷、開寨歷史、人文景觀、豐收景象等。
“擺古”活動一般為期三天,每天每輪都有不同的主角和配角。白天“擺古”,晚上還舉行文藝演出、民歌對唱、演大戲等。參加“擺古”活動的還有周邊相鄰村寨的男女青年,他們一道行歌坐月,互訴衷腸,他們以歌代言,以歌為媒,表達相互之間的愛戀之情!皵[古”因有大小場合之分,便有“辣從”與“或板”的音調(diào)之分,隨著時間的延續(xù),瑤白“擺古”形成一年一小擺,三年一大擺。
擺古活動中的主要作品有:《擺古結親歌》,說的是原來瑤白村,十姓為一姓,十個家族為一族,全是主人無親戚,父子兄弟共同商量,到婆洞結了千家親戚,人口得到發(fā)展,土地得到開發(fā)。《擺古姓氏歌》,說的是原來的瑤白的祖先到平秋、黃門一帶,白天吹破木葉,沒有姑娘理睬。后全寨殺豬宰牛,共同決議,以登阿瓊為界,分上下兩寨,一寨為主,一寨為客,并恢復原來的姓氏,恢復原來的房族,這樣方才在本寨中有了親戚,有了各自的家族。《擺古婚俗歌》,主要講這里有個不好的風俗,外甥(女)出眾,母舅逼婚,造成親戚、家族不和諧,才請親戚、家族來擺古,刻碑栽在寨中,廢除“還娘頭”的習俗。
作為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擺古”高度集中了九寨北部侗族的各種音樂舞蹈、說(白話)唱藝術,是北侗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民間藝術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古師白話說唱藝術、戲師表演技能,各姓氏家族都有一批公認的代表性老藝人;二是已經(jīng)形成一定影響的相對固定的樂種、歌種,擁有較為突出的傳承體系和有關較大影響的代表性藝人;三是群眾性的迎賓儀式,音樂歌舞踩歌堂、服飾展演等各大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藝人代代相傳。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統(tǒng)計,包括在民歌、侗族舞蹈、民間樂器演奏、大戲演唱、服飾制作等方面具有影響的民間藝人18人,傳承技藝為家傳和師傳,其中代表性的流派傳承人有6人。主要傳承譜系有:龔文昌--龔志全--滾文榮--楊安亞;龔文昌--龔志全--滾文榮--滾顯涵;楊昌經(jīng)--楊安貞--楊安槐--楊進然;楊安槐--滾昌周--楊進然--龔富梅;楊安槐--滾昌周--楊進然--周秋桃;龔文昌--龔志全--龔武韜--滾興吉等。
瑤白擺古是侗族人民在九寨北侗多元文化社區(qū)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歷史環(huán)境中,在長期農(nóng)耕生產(chǎn)生活習俗中形成的別具特色的一種“文化空間”形式。在“瑤白擺古”集中展示了侗族音樂歌舞藝術,如:白話說唱,吹笙踩堂,三星賜福,天官賜福,民歌對唱等。同時,“瑤白擺古”是侗族人民情感自由交流的場所,在活動期間保留一種古老群婚遺俗,是九寨侗族地區(qū)尊重女性,承認婦女地位的集中體現(xiàn)。
瑤白長期的農(nóng)耕歷史和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環(huán)境,使瑤白原始農(nóng)耕祭祀的禮儀、民族遷徙、姓氏來歷、婚嫁習俗等在“擺古”活動中被保留下來。通過以歌舞娛樂的形式開展祭祀活動,成為侗族文化傳統(tǒng)得以保持和延續(xù)的重要因素!皵[古”活動除農(nóng)耕祭祀和民族信仰外,還傳承當?shù)孛褡宸浅V匾某绨菪畔。在活動中,侗族男女可以歌傳情等形式,建立較為隱秘的情侶關系。這種道德規(guī)范的嬗變不僅暗涌著當?shù)孛褡鍖θ寮曳饨ǘY教的修正,而且還表示了對人性的極大關注,外化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同時,“瑤白擺古”是侗族民間文化的大薈萃,是各種音樂歌舞、說唱藝術的大展演,它集中九寨北侗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現(xiàn)了瑤白村侗族文化歷史的存在狀況,其內(nèi)容豐富多彩,文化底韻深厚!皵[古”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個穩(wěn)定的民間文化活動,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說唱藝術不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過活動本身使技能得到不斷的提高。由于“擺古”在民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響,因此成為瑤白民間歌舞藝人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承的重要舞臺。
面對時代的變遷和強勢文化的沖擊,“擺古”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活動正面臨逐漸消亡的危機。近些年來,隨著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和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水平的不斷提高,瑤白侗族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使得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瑤白家族文化再也不能處于主導地位。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頗有造詣的民間藝人年歲已高,逐步退出舞臺,更有的相繼謝世,雖然每年都在舉辦這項活動,由于外出打工青年較多,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少,興趣也越來越淡。二是長期以來維護和支撐著侗族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價值觀念也正發(fā)生急劇變化,侗族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日益衰弱、傳統(tǒng)道德觀念受到了巨大沖擊,加上旅游業(yè)發(fā)展等因素,使得“擺古”活動賴以生存的空間環(huán)境有了較大的改變,這一古老的北部侗族民間文化活動將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危機。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