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位于山西中部東側,太行山西麓,田少土薄,民風淳厚儉約,自古有耕讀傳家的良好風尚。平定婚俗沿襲古代婚嫁六禮,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光緒版《平定州志》載:“婚姻為人倫之始,儀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朱子家禮略去問名、納吉、則止四禮,平定更略沿舊俗而已!鼻О倌甑臍v史發(fā)展中,平定婚俗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倫理道德觀念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當地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標志之一。
平定境內的婚俗過去一般按議婚、下帖、下財禮、請期(擇定婚期)、迎親、謝婚六道程序進行,其中,每道程序都有許多講究和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共四十多項禮儀。婚禮程序大致上分為提親、議婚、訂婚階段(相親、換帖、訂婚、下彩、擇吉),慶典、迎娶階段(準備儀式、迎親儀式、啟轎儀式、開臉梳頭儀式、拜堂入洞房儀式)和謝婚、走親階段(女婿行認親禮、娘家請十日禮、新娘七日回娘家禮)。整個婚俗過程中均滲透著當地民眾對祖先、神靈的虔誠和敬仰之情,并將此人文理念融入到整個婚俗之中,體現了當地民眾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平定婚俗與各地一樣,都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演進,在原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地除舊布新并賦之以時代特征加以傳承、發(fā)展的。近現代的平定婚俗,一般遵循“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禮”的習俗,它既結合了當地文化與風俗的特點,又傳承、細化了喜慶熱烈的禮儀程序,具有古樸而豐富的內容,深受民眾歡迎。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