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上陽花社火是一種集戲劇、舞蹈、音樂、武術(shù)、雜技、隊列于一體的節(jié)慶祭祀活動,主要流傳在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五臺、原平、繁峙、定襄等地。上陽花村位于代縣城東南,據(jù)傳周平王初年,軍隊曾進駐村社,擴修建堡,后村民模仿軍隊操練、對壘、排兵、布陣方式,逐步演變?yōu)闅q時節(jié)令活動。
上陽花社火每年春節(jié)、元宵期間在場院進行,屬武社火,以民間傳說和戲劇故事為題材,通過一個或一組人物展現(xiàn)一個故事(稱一轉(zhuǎn)社火)。人物要畫社火臉譜,穿社火服裝,持社火把杖(兵器)。表演時,一般是探馬在前,后面跟著社火會旗、火銃隊(炮隊)、旗隊、社火隊,最后是鑼鼓隊。表演過程分為整裝、列隊、祭旗、出征、行軍、傳丁、練兵、探馬、布陣、對壘、決戰(zhàn)、破陣等,每一細節(jié)都有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其陣法演變與古代軍事斗爭思想基本相符。表演劇目有《五雷陣》、《打登洲》、《白蛇傳》、《三岔口》、《金沙灘》、《天門陣》、《西游記》等。樂器配以原始銅鑼、戰(zhàn)鼓、鐃鈸為主,雄壯激昂,氣勢磅礴,烘托了戰(zhàn)爭場面,渲染了表演氣氛。陣法有太極圈基本步法、八卦傳丁、珍珠倒卷簾陽遁、八卦陣法、六甲陣、演馬探陣圖等。
上陽花社火歷史悠久,形式古樸、原始,它將舞蹈、雜技、武術(shù)與戲劇表演融為一體,既有劇情,亦有民間舞蹈、雜技絕活、戰(zhàn)陣對打、武術(shù)套路,具有較高的民間藝術(shù)價值。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