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戲,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內(nèi)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區(qū)。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當(dāng)?shù)卦,逐漸形成北路梆子。其傳統(tǒng)劇目主要有《王寶釧》、《打金枝》、《算糧》、《金水橋》、《哭殿》、《斬黃袍》、《血手印》、《鍘美案》、《蝴蝶杯》、《斬十王》、《訪白袍》、《回龍閣》、《九件衣》、《楊八姐游春》等兩百多個。北路梆子的唱腔結(jié)構(gòu)屬于板腔體,有慢板、夾板、二性、垛板、流水板、三性板、倒板、滾白、介板、花腔等的分別。傳統(tǒng)伴奏樂器有文、武場之分,文場樂器由梆胡、二弦、三弦、四弦、笙、笛、嗩吶等組成,武場樂器由板鼓、馬鑼、鐃鈸、手鑼、梆子、戰(zhàn)鼓、堂鼓、碰鈴、小音鑼等組成。北路梆子的唱腔深受蒲州梆子的影響,具有高亢激越、淋漓酣暢、穩(wěn)健粗獷的特點(diǎn),同時又結(jié)合當(dāng)?shù)亍?a href=/culture/40/beilubangzi.html class=blue target=_blank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