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女媧采五色石補天、摶土作人,倡婚姻而繁衍人類,后世尊其為“驪山老母”,并于農(nóng)歷六月十一至十五舉行盛大的廟會,祭奠她的偉大功績。每年這個時候,關中一帶的群眾、國內外游客甚至港澳臺同胞都會熙熙而來,浩浩蕩蕩的朝圣隊伍,使得平日靜謐的驪山熱鬧非凡,各個道觀廟宇香火繚繞,蔚為壯觀。
驪山古廟會歷史悠遠,延續(xù)了上千年之久。《史記》載“女媧通神媒”,因而驪山古廟會又叫“驪山老母女媒節(jié)”。女媧摶泥捏人,在人們的心目中,女媧是送子神仙,官方和史書又稱“善嗣會”、“傳子會”。為了表示心誠,祭拜者在會日前一天下午登山,攜帶床單和干糧,夜宿驪山。到了晚上,人們三五成群,席地而息,山谷間點點燈火,宛如星辰,妙趣橫生。故民間又叫“單子會”。同時,這也是勞動人民在夏收大忙后休閑上山避暑的節(jié)日。
傳說老母的生日是農(nóng)歷六月十五,這一天山上會舉行各種的文化活動,傳統(tǒng)道場法事,抽簽解卦占卜,秦腔戲曲表演等。東、西繡嶺上的大小寺、觀、廟、院,不分佛、道,都是香客盈門,香煙繚繞,鐘聲陣陣。人們帶著供果(果品、面品等)進廟燒香,求子、求福、許愿.還愿。廟會中有許多有趣的風俗,譬如當人們獻上供果,廟里的道姑要將老母的供果返還幾個,這就是“帶福”的講究;祈子者向驪山老母禱告求子,殿中老道以紅繩拴銅錢付之,人言“心誠則靈”,或言之“有求必應”;山上還有一顆巨大的許愿樹,樹上的布條上寫著人們心中美好的祈愿,掛許愿條也有講究,不能借用任何輔助道具,必須誠心誠意往上扔,扔得越高,那愿望實現(xiàn)的希望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