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在樓觀建清廟,祭祀老子,是廟會的先聲。魏晉南北朝時,周至建起一些佛教寺廟,廟會漸興。唐代李淵認(rèn)李耳為遠祖,在樓觀大興土木,修建規(guī)模宏大的宗圣宮等建筑。唐代皇帝6次到樓觀,舉行隆重的皇家謁祀大典。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副將伊斯出錢營建大秦寺,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正月初七(2月4日,禮拜天)立碑,信徒- 慶祝50天,這是首次正式記載的周至廟會。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縣尉白居易祭祀黑龍?zhí)丁X懺?公元796年)縣尉裴均建終南、太白山祠,柳宗元撰《終南山祠記》《太白山祠記》。明清兩代,縣府祭祀較多。如立春日,知縣須揮鞭打紙牛,給參加儀式的人散糖果,俗稱打春。縣城內(nèi)建慶祝宮(萬壽宮),在皇帝壽誕日舉行慶典會。清知縣鄒儒祭祀青山(翠峰山)立碑記其事。民國時期,一度縣府置典祀官,職掌文廟等典祀禮儀。
范圍周至廟會少則涉及三五村,多則涉及數(shù)十村。終南豆村廟會、集賢廟會、臨川寺冬至?xí)、蘭梅原村清明會等由本村主辦。翠峰山娘娘廟會,主辦者有啞柏鎮(zhèn)、翠峰鄉(xiāng)、竹峪鄉(xiāng)的32個村,組成12社,每年輪流辦會。小寨子正月二十日火神廟會(亦祀娘娘神),社有小寨、下孟村、南辛頭、北辛頭、辛莊、大寨、黃家堡、李家村、石橋等村;正月十八縣西三王會社有坡典、六屯、槐花、東陽化、上天屯、下天屯、上二屯、下二屯、頭屯、下三屯、上四屯、下四屯、朱家查、來家村、濤河等15村;游客眾多。翠峰娘娘廟會游客來自眉縣、扶風(fēng)、武功、楊凌和周至5縣區(qū)。樓觀臺廟會的游客以關(guān)中地區(qū)為主,也有大量外省游客及少數(shù)海外游客。日游客最高達七八萬人。1991年2月15日(正月初一)樓觀臺聞仙橋因游人過多而傾覆,傷140余人,死24人,造成重大傷亡事故?h內(nèi)往往一日數(shù)會:如正月二十日二曲鎮(zhèn)小寨子火神廟會,終南豆村娘娘廟會;正月二十三日啞柏鎮(zhèn)七曲報恩寺會,廣濟鄉(xiāng)暖泉寺會;二月十五日西樓觀老子誕辰會,廣濟鄉(xiāng)師家庵老君會。有的同廟數(shù)會:如正月二十八日,有西東岳廟會,東東岳廟會;七月十三日太辛堡、太白山拔仙臺。八月六日,廣濟鄉(xiāng)、南大坪等均為太白廟會。會期多集中在春秋季節(jié),長者10余天,短者三兩天。
工藝周至廟會是民間藝術(shù)的檢閱。社火、高蹺、龍燈、紙扎、蠟塑、鑼鼓、儀仗、民間舞蹈等大型民間藝術(shù)活動,是廟會的高潮。如正月十五青化村元宵燈會,家家門前懸掛彩燈。正月十七終南鎮(zhèn)馬蓬燈籠會,家家打1竿花紙,1只彩燈,放河燈,宛如長龍游。啞柏鎮(zhèn)仰天村二月二龍燈在仰天河畔舉行飲龍慶典。終南鎮(zhèn)豆村四月八蠟塑藝術(shù)堪稱奇絕,高1米有余、直徑0.7米、重32.5公斤的大蠟上,塑有神形兼?zhèn)涞幕ü菹x,曾在西安展出。廟會上,以村為單位組織紙塑。各村的紙塑藝人,用竹葦做骨架,用紙塑出亭臺樓閣、山水花草,飾以戲劇或歷史人物故事,濃墨重彩,精雕細刻。正會之日由村人抬至廟會上競賽,然后在神像前火化。俗稱紙火。鎮(zhèn)東村、陽化村的馬戲社火和高抬芯子遠近聞名,仰天村的青瓷焰光尤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