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沙洋的姑娘出嫁都要坐花轎。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女人一生中只有出嫁到婆家這天為尊,因此坐花轎是她們最榮耀的日子。坐轎前要“開臉”,選兩個年輕俊俏又有知識的媳婦,幫出嫁女用線扯凈面部、后頸等處易見的汗毛,眉毛要扯成彎彎的月亮一般,并悄悄告知一些生理知識。開臉前稱“毛丫頭”,開臉后就呼“新姑娘”了。然后開始“上頭”,即將頭發(fā)梳洗干凈,整好發(fā)型,別上飾物,顯得風(fēng)采照人,光耀無比。
花轎披紅掛彩,紅色為主。娶親的花轎是兩人抬,另有兩人輪換。新娘身著大都是紅色,外套大紅袍,下穿紅裙子,腰間系著兩個銅鏡,前小后大,名曰“避邪鏡”,又名“降妖鏡”,意即逢兇化吉,避邪保平安。在花轎的一前一后,有“押轎”的人,帶有兩面大鈔,兩個燈籠,嗩吶陪送,一路吹吹打打,煞是熱鬧。女兒上轎前,母親給女兒些紅紙包著的錢,這叫“封子”,以便隨時應(yīng)酬。姑娘頭頂“蓋紅”坐在轎里,路上,過溝、過河,都要把硬幣丟在轎子里,轎夫聽到響聲,就知道賞了錢,如未聽到響聲,則轎夫就會故意顛簸,新娘如在洶涌的波濤之上,很是難受。轎夫聽到硬幣的響聲,知道有了賞就會改變?yōu)橛泄?jié)奏的慢行。乖俏的姑娘也會手持硬幣敲得轎子底板直響,以逗轎夫把轎子抬好。到了婆家,下轎后由兩名婦女牽著新娘同新郎拜堂,喝交杯茶,入洞房,這叫“牽親”。新娘下轎后,轎夫忙從轎內(nèi)收拾賞錢,彼此平分,然后才進(jìn)屋歇息。
如今坐花轎又開始流行,成為城鄉(xiāng)操辦婚事的一道風(fēng)景線。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