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社渚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與安徽省的郎溪、廣德及本省的高淳接壤。古時,屬“三不管”地區(qū)。受戰(zhàn)亂、饑荒、水患等多重因素所迫,北方一批批災民、難民常常舉家流離遷徙而來,久而久之,這特殊的地理區(qū)位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了多種民俗文化的大融匯。據考證,大田村的跳五猖儺舞生成于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612年),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大田村跳五猖是一種頗具蘇南山區(qū)特色的儺舞。多年來,大田村跳五猖以其原始、拙樸、雄渾、剛勁的舞蹈語言,怪誕可怖的面具,獨特的音樂節(jié)奏,一直延續(xù)傳承至今。
跳五猖活動最活躍的時間是在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之間。正月初一為起儺,其后為演儺,至正月十六為收儺,這一時間段,正值當地秋冬作物收成之后的農閑季節(jié)。這是鄉(xiāng)民們期望一年辛勞之后尋求歡樂的最佳時節(jié);同時,新年伊始,人們祈求來年獲得平安和豐收,吉祥幸福!拔宀奔礀|南西北中五方之神,意在降妖除魔,保八方平安。
跳五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儺面具。面具的形象往往是人們想象中的神的化身。跳五猖的儺神面具為15個神像,元神為太上老君,偕中央神、東方神、南方神、西方神、北方神、2個執(zhí)行神、2個小生,另有12個人擔花籃、12個拋釵手、12個銃手、40余個旗手等隨同一起表演。表演時儺神戴著木刻面具、頭飾、盔甲,中央神、東方神等諸神背插雉翎、背旗,手中揮舞雙刀,頭顫臂抖,跳躍挪騰,動作有時雄渾、剛健,有時輕捷靈動,充分表現出諸儺神開山辟路、披荊斬棘、造福于民奮勇精神與氣概。隨著鼓點的節(jié)奏,通過翻、跳、劈、叉等動作,不斷變化隊形。其場面頗為壯觀。跳五猖表演分5個章節(jié)。第一章節(jié)為釵術表演,擺出天下太平陣;第二章節(jié)為破神場,排出收災降福陣;第三章節(jié)單行雙別龍門陣;第四章節(jié),雙行五谷豐登陣;第五章節(jié),敬拜太上老君平安陣。
跳五猖在暗夜的燭光下表演,效果最佳,在燭光的映照下,一個個戴著可怖面具的儺神,隨著不斷變幻的動作,猶如一個個精靈,手舞之,足蹈之,令人驚心動魄、氣灑神揚。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