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烏飯酒為溧陽市的傳統(tǒng)名酒,和金壇于酒、德州盧酒、四川郫筒酒、紹興酒、湖州南潯酒、常州蘭陵酒、蘇州陳三白、金華酒、山西汾酒并列清代十大名酒,曾被乾隆皇帝欽點為貢酒。據(jù)傳烏飯酒興起于東漢,鼎盛于清代,清袁枚《隨園食單.茶酒篇.溧陽烏飯酒》記載:“生一女,必造酒一壇,以青精飯為之,俟嫁此女,才飲此酒”,青精飯即為烏飯,當時烏飯酒在溧陽一帶廣為流傳,是當時“女兒紅”的主要酒種之一。烏飯酒質能膠口,香聞室外……[詳細] |
![]() | 溧陽自宋代即有窯燒磚作之雛,經元、明、清歷代進化趨于成熟。民國時期,溧陽窯燒磚作又與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明式金磚制作技藝融匯相通,歸屬為蘇派明式風格,并經本土演變發(fā)展形成地域特色,被稱為溧陽明式磚作。溧陽明式磚作技藝主要分為窯制和塑雕兩大部分。其磚作或經精心塑捏或精巧雕刻,其用途或襯灰泥成趣或作圖片鑲嵌,多見于宅院、門樓、廳堂、照壁、殿祠、戲臺、山墻等建筑的裝飾,整體和單件作品多達數(shù)百個種類。應用透雕……[詳細] |
![]() | 姜糖膏起源于唐朝初年,相傳是藥王孫思邈發(fā)明,流傳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懷姜,是河南懷慶府博愛縣的特產。清末,河南懷慶府博愛縣農民張云山與妻雷紹珍一家,為避黃河泛濫之災,沿路逃荒來到溧陽回峰山南麓。山中多寒濕,雷紹珍重操祖?zhèn)鞯膽呀歉嗉妓嚕局瞥善,不僅為兒孫自備,而且施予當?shù)卮迕,以卻除傷風咳嗽寒濕之恙。張氏懷姜糖膏,主要以懷姜、紅糖、蜂蜜為原料。懷姜取自河南老家博愛縣特產生姜。懷姜栽培至今已有……[詳細] |
![]() | 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jié)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溧陽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三山一水六分田,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豐富,為烏飯樹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優(yōu)勢條件。江南地區(qū)自古是魚米之鄉(xiāng),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為烏米飯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提供了極好的環(huán)境。“溧陽烏米飯”很好的保留了民國時期江南地區(qū)制作烏飯的情況。不同于更早的“九浸九泡九曝曬”,制作烏飯以作遠行的干糧,沿……[詳細] |
![]() | 上黃鎮(zhèn)位于溧陽市東北部,長蕩湖南畔,與宜興交界。20世紀初,上黃人民對于美食不斷求新的探索精神,首次嘗試將羊肉整體剔骨后用香稻草進行捆扎,冷卻后切片食用,發(fā)現(xiàn)這種制作方法羊肉方便存放同時食用方便,無需二次熱加工即可食用。慢慢地,將羊肉捆扎成羊糕的做法在上黃鎮(zhèn)當?shù)亓餍衅饋怼Q蛉庑詿、味甘,是冬季進補的佳品。制作成羊糕,味美可口、肥而不膩深受人們的喜愛。上黃羊糕選用優(yōu)質健康,生長期一至二年的公山羊。經……[詳細] |
![]() | 溧陽地處江蘇省南部素有“絲府茶鄉(xiāng)”的美譽。獨特的地質、氣候條件為綠茶的生長提供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溧陽種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溧陽茶農經過多年栽培、制作,創(chuàng)立出南山壽眉、前峰雪蓮、沙河桂茗、水西翠柏、天目芳津等一批享譽全國的綠茶品牌,提煉出獨特的綠茶制作技藝,更為天目湖白茶(白化葉綠茶)的制作積淀了深厚的文化、技術基礎。南山壽眉李家園南山茶葉專業(yè)合作社采用江蘇省茶葉專家張志澄創(chuàng)制并傳授的炒……[詳細] |
![]() | 溧陽扎肝制作技藝,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溧陽扎肝制作技藝,流傳在溧陽市竹簀鎮(zhèn)及周邊地區(qū)民間。相傳明弘治年間,溧陽竹簀橋陸笪里的陸征勤奮攻讀,學有所成,這年進京趕考。臨行前,母親取“作官”之吉意,用豬的小腸纏扎于豬肝等物,親手為兒子做了一碗菜肴,取名“扎肝”。陸征吃了之后,進京趕考果然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做了大官。150年后,明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其后裔陸……[詳細] |
![]() | 溧陽白芹壅制技藝,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溧陽白芹壅制技藝,是溧陽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技藝。早在800年前南宋時期,白芹就在唐家村、錢家村一帶廣泛種植。白芹,《爾雅》謂之“楚葵”,《詩經》稱“薄采其芹”。古人有詩云:“春水生楚葵,彌望碧無際。泥融燕嘴香,根茁鵝管脆。”詩中的楚葵與鵝管即雅指白芹。明嘉靖年間《吳邑志》記載:“芹,春生澤中,潔白有節(jié),其氣芬芳!痹阡嚓柮耖g……[詳細] |
![]() | 天目湖砂鍋魚頭制作技藝,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歷史上,溧陽民間就有以砂鍋桑枝棒煨魚湯的傳統(tǒng)飲食,味鮮且滋補。1958年筑沙河水庫(1992年水庫改名為天目湖)之后,水庫里自然放養(yǎng)大量花鰱魚,因魚頭肥大,俗呼“鰱胖頭”。人們把“鰱胖頭”魚捕上來作菜。有時因魚兒太大,一頓吃不完,便常將肉不多的魚頭斬下,單獨放在砂鍋里煨湯,從此就有了沙河煨魚頭這道菜。1975年4月……[詳細] |
![]() | 上宅里將軍馬燈,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上宅里將軍馬燈,是一種由民間祭神娛神演變的傳統(tǒng)舞蹈,始于明洪武初年(1368),源起于溧陽市上興鎮(zhèn)上宅里村。用于敬畏天地祖先,崇拜英雄忠良,祈求天下太平。該舞由十六人裝扮黃飛虎、宇化、呂布、張飛、蘇定方、羅成、蕭天佑、孟良、蕭天佐、焦贊、楊宗保、穆桂英、高培德、劉金定、呼延贊、趙匡胤等十六位古代將軍,皆配騎竹編布飾的戰(zhàn)馬,……[詳細] |
![]() | 水母山獅鼓,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音樂類項目。洋渚圣旨鑼鼓又稱水母山獅鼓,是溧陽市上黃鎮(zhèn)洋渚村的一種傳統(tǒng)音樂,生成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據(jù)史志和牌坊文字記載,清康熙年間,洋渚村的潘姓后裔潘積去世,其妻蔣氏年僅二十三歲。蔣氏為公婆養(yǎng)老送終且苦心培育子嗣,堅守孝貞譽滿鄉(xiāng)里。清雍正五年(1727)七月,經禮部核準,雍正皇帝下圣旨,欽命給予官銀三十兩,在洋渚村立貞節(jié)牌坊一座,以“……[詳細] |
![]() | 伍員山神佑伍子胥的傳說,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伍牙山神祐伍子胥的故事,以民間文學形態(tài)在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平橋村傳承千百年。伍子胥,春秋時期楚國椒邑(今安徽北部阜南縣)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伍牙山原名烏龍山,傳說是烏龍的化身。據(jù)史志和傳說,伍子胥曾三次途徑烏龍山,因名伍牙山。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太子太傅伍奢及鎮(zhèn)守楚國東北邊……[詳細] |
![]() | “游子吟”傳說,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唐代孟郊《游子吟》的故事,以民間文學形態(tài)在溧陽市南渡鎮(zhèn)舊縣村傳承千百年。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清河橋)人。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飽讀詩書的進士孟郊于東都洛陽應銓選為溧陽縣尉。在任四年,史志記載上雖無孟郊的顯赫政績,但其官德和人品卻有留痕。孟郊清廉自律,沒有利用掌管社會治安的權力欺壓百姓、魚肉鄉(xiāng)里,他胸中……[詳細] |
![]() | 溧陽風鵝制作技藝,常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溧陽風鵝制作技藝廣泛流傳在溧陽市社渚、竹簀及周邊地區(qū)。相傳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落難隱居于此所密制,后經商朝宰相伊尹改進,流傳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溧陽西壤屬丘陵地帶,地域廣闊,水土適宜草鵝繁育生長,是歷史悠久、代代相傳的風鵝原產地。每到秋冬臘月,這里家家戶戶即將養(yǎng)成的草鵝批量宰殺,腌制風干并加裹香稻草以保持肉質鮮嫩,作為……[詳細] |
![]() | 溧陽竹馬燈,常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蔣塘馬燈又稱竹馬燈會或河心大馬燈,是一種由民間祭神娛神儀式演變的傳統(tǒng)舞蹈,于明嘉靖年間因蔣塘義軍首領虞順祭祀 遼英烈楊家將等民族英雄而形成,流傳在溧陽市社渚鎮(zhèn)蔣塘村已近500年。蔣塘馬燈中有10匹神馬,均用竹篾仿馬扎制,神形兼?zhèn),栩栩如生。配有神將、馬童、護衛(wèi)者、執(zhí)事人、旗鼓銃手等相應角色。10位神將披戰(zhàn)袍,頭戴木雕儺面具,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