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越國。境內(nèi)水道縱橫,有水鄉(xiāng)水城之譽。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美名橋鄉(xiāng)。
據(jù)清光緒癸巳(1893)繪制的《紹興府城衢路圖》所示,當時城內(nèi)有橋梁229座,城市面積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橋一座,與世界聞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較,為該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橋梁密度的45倍,為清末時蘇州城內(nèi)橋梁密度的2倍,石橋連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謂是“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譽為“萬橋市”,又被稱為中國的“古橋博物館”。
紹興橋梁量多面廣,在這眾多橋梁中,橋名傳說給紹興的橋文化增添了許多豐富的內(nèi)涵,把一座座原本冰冷的石橋給予了生命。在眾多的橋名傳說中大體可分三大系列,即以人系橋系列、以地系橋系列和以橋系橋系列。通過對紹興橋名的探索,紹興橋名有這些重要特征:一是古橋為名人留名,名人讓古橋成名。與名人相關的橋名都有世代相傳的橋名故事,這些橋名故事就是紹興古橋橋名的名人文化遺產(chǎn)。二是橋名展紹興史跡,史實為古橋增色。紹興一些古橋故事記載了重大的紹興歷史事件,這些世代相傳的古橋歷史故事是紹興歷史口頭傳承的文化遺產(chǎn)。三是橋名傳典故趣聞,名跡為古橋留芳。紹興古橋故事中很多典故趣聞,也都是世代口頭傳承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橋名故事中包含有書法文化、蘭文化、船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遺產(chǎn)的精華。四是橋名存橋型綜跡,橋質(zhì)還古橋原貌。有些以古橋橋型、橋質(zhì)、結構成因為內(nèi)容的橋名故事在世代傳承中保存了古橋發(fā)展的歷史文化。五是古橋載地名歷史,地名與橋名互證。以地名為古橋橋名的橋名故事,是地名文化的口頭傳承。不少古代紹興地名已不存在了,但通過橋名故事可以了解當?shù)氐孛臍v史。六是橋名寄吉祥祝愿,民俗因美名衍生。紹興古橋橋名故事中講述表達吉祥意愿的起名過程,然后,由這些吉祥橋名形成橋名風俗。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紹興古橋名傳說與古橋結構裝飾美、楹詩文美等,構成了紹興特有的古橋文化。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