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皮影是一種云南騰沖民間喜聞樂見、流傳久遠的漢族藝術(shù)形式。主要流傳于云南省騰沖縣一帶,當?shù)胤Q“燈影子”、“皮人戲”,還有的叫它“土電影”。影人多以牛皮制成,形體較大,高約50厘米,造型樸實,圓線用得多。
騰沖皮影戲于明洪武年間從湖廣、四川一帶傳入,有據(jù)可查的歷史已有200多年,至今仍保持經(jīng)常性演出活動。相傳在明初由來自江南、湖廣、四川等地屯軍邊疆的移民帶到騰沖。
由于地域、語言的差異。騰沖皮影戲有“東腔”和“西腔”之分,東腔出自東練(洞山、勐連一帶),西腔出自西練(固東、明光、瑞滇一帶),東腔以圖像高大,旋律優(yōu)雅,氣氛莊重聞名,西腔以圖像精巧、節(jié)奏明快,情緒昂揚著稱。騰沖皮影戲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馬腔、堿云腔、悲板等。
皮影劇善于表演古代戰(zhàn)爭神話故事,刀刀槍槍、云云霧霧,人喊馬嘶,十分熱鬧,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及浪漫主義色彩。騰沖皮影劇目豐富,多取材于傳奇、演義及漢族民間故事等,尤以三國戲、列國戲、封神戲、水滸戲、西游戲、說唐、說岳、薛家將、楊家將等連臺本戲居多,據(jù)統(tǒng)計約有三、四百出之多。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說唐》、《楊門女將》等。
騰沖皮影演出組織以村為單位,叫作“堂”,它相當于一個村寨的皮影戲組。清代盛期有近百堂。目前,騰沖最有影響的是固東劉家寨在皮影班子。這個戲班在老藝人劉定中先生的傳授下,不論在唱腔、表演、音樂、圖象、靠子(皮人)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他們先后多次參加了縣、市、省的民間藝術(shù)展演,深受觀眾和行家稱贊。
作為云南乃至整個西南至今唯一保持不間斷演出活動的民間皮影戲,騰沖皮影藝術(shù)得到了省市縣各級各部門和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并引起了國內(nèi)外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藝人劉永周以“堪稱一絕”的皮影制作與表演,被云南省文化廳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shù)師”稱號,其制作的皮影靠子還參加了“建國五十周年云南民族民間美術(shù)藝人精品展”,中央電視臺《1》欄目還對其進行了專訪;藝人劉定三也被授予了“云南省民族民間美術(shù)師”稱號。
2000年6月,騰沖固東鎮(zhèn)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shù)(皮影)之鄉(xiāng)”。2003年,固東劉家寨皮影劇社作為西南唯一皮影戲代表赴廣州參加“金獅獎”全國第二屆木偶皮影大賽,榮獲表演(綜合)銅獎,藝人劉永周和劉定三同時獲造型制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