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中有多種優(yōu)美而抒情的自娛性歌舞,“金佐搓”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歌舞之一。這種群眾性的歌舞晚會活動,既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又增強了民族間的凝聚力,成為納西族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chǎn)生年代】
“金佐搓”相傳產(chǎn)生于木氏土司崛起的年代(元代十三年前后),這一古老的歌舞形式源于納西族先民在過著游牧生活的時候,白天經(jīng)常圍獵山中,晚間即在篝火旁享用所得獵物,并盡情歡舞,仿效狩獵時的驚險場景,所以該歌舞至今還追憶沿襲著先民們原始的歌舞情景。
“金佐搓”,整個歌與舞都充滿著古老而質樸的生活氣息,隊形與其它舞蹈有別。舞者們左手叉腰,右手搭在前一人肩頭,站成弧形邊歌邊舞,隊首即為領唱兼領舞,由于歌詞風趣、旋律活潑、動作輕快,所以一直沒有被人們忘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需要,現(xiàn)在俄亞歌舞“金佐搓”已成為當?shù)丶{西族人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的自娛性歌舞。
【分布區(qū)域】
“金佐措”歌舞的分布主要以俄亞納西族鄉(xiāng)為中心,輻射及依吉、瀘沽湖、寧蒗、麗江等地域。俄亞納族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邊緣,地處東經(jīng)100°3′—100°30′,北緯27°43′—28°5′之間。東與依吉鄉(xiāng)以沖天河分界,南與云南省的麗江市和寧蒗彝族自治縣隔金沙江、沖天河相望,西和西南面與云南省的香格里拉縣山水相依,北與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城縣接壤,東北面與寧朗鄉(xiāng)以子落后山分水嶺分界。全鄉(xiāng)轄6個行政村、20個村民組、50個自然村,幅員面積587KM2。
【基本內容】
“金佐搓”是木里納西歌舞“瓦瑪達”、“達里子”“阿昔乃”的統(tǒng)稱。其中:“瓦瑪達”是以一人領眾人合的一種集體歌舞表現(xiàn)形式,載歌載舞時,必須是大東巴或德高望重的長者引領歌舞,參與人數(shù)可由4、5人多達400、500人,一般逢重大節(jié)日和勞動之余才進行,尤其是插秧季節(jié)。它以獨特的前后閃動胯部及跺腳為主要動作,顯得粗獷而豪放。
“達里子”是納西族古老的歌舞曲調,歌舞時,男子以手扶肩,女子手拉手,以一人領唱或兩人對唱眾人合的形式,根據(jù)五個音節(jié)為一句的歌詞,走三步停一步,如此循環(huán)反復。多用于喜事和勞動之余,可即興編詞,或祝福新人白頭偕老,生活愉快;蜃8E笥鸭槿缫猓椭C安康。
“阿昔乃”是納西族一種古老的祭奠歌舞,凡逢村里喪事時大家都要跳。歌舞時,領唱者以纏纏綿綿、依依不舍的歌詞,歌唱老人生前的功德及晚輩的依戀之情。領唱者站在隊首,其他人左手叉腰,右手搭在前一人右肩邊唱邊慢慢舞動,一左一右的輕微擺動著身子。
【基本特征】
“金佐搓”的主要內容為表現(xiàn)生活形式,歌唱美好生活,祈求神靈保佑等,舞蹈內容十分豐富。在納西族人們的生活中,始終存在著具有濃厚原始宗教的色彩,它是納西族傳統(tǒng)歌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歌舞是一領眾和的集體形式,歌舞時不受人數(shù)、男女限制。開場引領曲調氣勢磅礴,優(yōu)美動聽,舞蹈動作粗獷豪放,舞動時以獨特的前后閃動和胯部及跺腳為主要動作,說詞言簡義刻,動作簡單易記,只要投身隊伍,便可進入角色一同舞蹈。
【基本價值】
“金佐搓”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社會基礎,其表現(xiàn)內容豐富,風貌獨特,技藝精湛,它以強烈的個性而被廣大的納西族群眾所贊譽,在當?shù)丶{西族歌舞藝術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體現(xiàn)了較強的藝術價值,是當?shù)丶{西族人民在各種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所具備的凝聚力和激發(fā)力在現(xiàn)代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它的保護和發(fā)展將會為木里俄亞納西古寨民間文化的發(fā)展和旅游業(yè)啟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