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是滿族的發(fā)祥地,滿族先民自古就在這片廣袤、美麗而神奇的沃土上繁衍生息。滿族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口耳相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長篇說唱藝術(shù),滿語稱“烏勒本”(ulabun),漢譯為傳或傳記。其形式與內(nèi)涵迥異于聽講普通民間故事,多由族中長者漱口焚香宣講,常配以鈴鼓扎板,夾敘夾唱,意在說“根子”、敬祖先和頌英烈,聽者謙恭有序,分外虔敬。滿族說部植根于滿族及其先民講古的習俗之中,考其源,蓋出于滿族氏族對先代英雄的崇拜。
滿族講唱說部主要在氏族內(nèi)以口耳相傳,代代承繼。早期多用滿語說唱,清中葉后滿語漸廢,遂改用漢語講唱,其中夾雜一些滿語。滿族說部風格凝重,氣勢恢弘,包羅氏族部落崛起、蠻荒古祭、開拓創(chuàng)業(yè)、英雄史傳、民族習俗和生產(chǎn)生活知識等內(nèi)容,被稱為北方民族的百科全書。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歷史的記憶,書中提及的歷史內(nèi)容有的鮮為人知,有的彌補了我國北方歷史文獻記載之不足,是民族史、疆域史、民族關(guān)系史以及人類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研究的珍貴資料。有的說部已被翻譯成俄文、日文、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朝鮮文等多種文字出版,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
滿族說部蘊藏豐富,但講說與傳承者多系特殊群體,現(xiàn)已人數(shù)不多,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刻不容緩。近年來,滿族說部作為課題已列入社科院科研項目和“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國家試點項目,搜集記錄下來的已達十余部,并通過階段性成果專家論證。但是,未及記錄的說部仍有很多,搶救保護的任務相當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