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稈兒哨,也叫秫稈哨,是用東北地區(qū)特有農(nóng)作物—高梁的秸稈制做的一種簡易吹奏樂器。其形似圓柱,長約8—10公分,制做時演奏藝人就地取材,折一高梁稈兒,割開一塊條形表皮做哨片,挖出部分內瓤,秫稈哨即制做完成。演奏藝人手握三分之二的部分,沒有任何音階、音孔、健盤,全憑氣息控制,便能吹出美妙動聽的樂曲。
高梁稈兒哨產(chǎn)生于清代光緒年間,劉氏一族為生活所迫,河北保定舉家逃荒,定居大榆樹兩半屯村。劉學仁的太爺劉永泰,由于生活的困苦,無以為樂,便用高梁稈兒修理成哨,在苦悶寂寞之時吹上幾口,并逐漸演繹成熟,能吹出民歌小曲。在當時文化生活極度缺乏的東北,能有這樣的響動,實在是不可多得,于是,人們每當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便請劉永泰來吹奏高梁稈兒哨。劉永泰便將高粱桿兒哨的制作方法和吹奏技法傳承給了后代。劉學仁就從小就和爺爺、父親學會了制作這種樂器和吹奏的技法,并經(jīng)常在鄉(xiāng)間演出。
高梁稈兒哨制做方法簡單,但吹奏起來卻音量極大,足以壓住嗩吶的音量。既能單獨演奏,又能與各種樂器合奏,即能演奏東北民間小調、二人轉曲牌,又能演奏京、評、豫劇、黃梅戲等各地方劇種的曲牌、唱段,并且能奏出民間的咔戲效果,既能和哨吶一起吹大秧歌,又能和其他樂器在舞臺伴奏,可以說是滿腔滿調,韻味十足,倍受東北民間百姓喜愛。
信息來源: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