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廟位于沁陽市區(qū)西北25公里太行山南麓的仙神河谷,這里左懸谷,右紫金,前懷川,后沐澗,水環(huán)翠擁,自然景色十分優(yōu)美。
二仙廟會與道教上清派鼻祖魏華存有著直接關系。魏華存,字賢安,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人,生于三國曹魏嘉平四年(252)。公元276年,24歲的魏華存嫁與修武縣令劉文為妻,婚后生兩子。由于其癡迷道教和玄學,36歲時魏華存開始在陽洛山沐澗寺修行。她博覽群書,精研道家醫(yī)學理論以及養(yǎng)生學,深習醫(yī)理,療病救弱,著有《黃庭經》等著作,并創(chuàng)立了有別于全真派道教的新派別——“上清派”。于是魏華存被尊為道教上清派鼻祖,當地民間俗稱“二仙奶奶”!岸蓮R”初名“魏夫人祠”,唐垂拱四年(688)增修,易名“紫虛元君宮”。宋徽宗時續(xù)建,崇寧三年(1104)徽宗賜額“靜應”,建“靈應”坊,改名“靜應廟”,明清之后多有增修。
1700多年來,每年方圓數百里的信眾都在此舉行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緬懷魏華存為道教上清派、為華夏文化所作出的貢獻,逐步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二仙廟會”,并發(fā)展成為豫北及晉東南地區(qū)最著名的廟會之一。廟會時間為每年陰歷三月初一至十五,屆時二仙廟的道士要舉行祭典儀式,來自山陜、黃河兩岸的群眾開展民間雜耍、戲劇表演活動。唐代至明清時期,表演以說唱、花鼓戲、誦經勸善為主。清末至民國初期,二仙廟會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廟會期間,男女老幼密密如蟻,層層如織,晝躋途中,夜休盈院。
2009年6月,“二仙廟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