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漆器制作技藝古稱“髹飾”,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xiàn)。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來髹涂,殷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琢,觴酌刻鏤”的漆藝。
清末民初,上海的漆器雕刻行業(yè)形成一定規(guī)模,1926年至1936年為興盛時期,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鼎盛時期,制作技藝日益成熟,聚集于當時的上海縣朱行地區(qū)的8個專業(yè)企業(yè)所生產漆器遠銷海內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上海漆器在工藝上采用涂、繪、勾、刻、填、雕、鏤、磨、鑲、嵌等多種手法,具有平、亮、細、勻、艷、雅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工藝裝飾種類有雕漆嵌玉、平磨螺鈿、點螺、純雕漆、骨石鑲嵌、刻漆、勾刀、彩繪、磨漆畫、彩繪平嵌等十大類。
上海鑲嵌漆器技法以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袱滑、車渠、青金、綠松、螺錮、象牙、密蠟、沉香為主,利用其天然色澤雕鏤的山水、人物、樹木、樓臺、花卉、翎毛等拼接鑲嵌于漆器之上。大到屏風、桌椅、窗格、書架,小到筆床、茶具、硯匣、書箱,使珍玉鑲嵌和漆器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相得益彰,具有華麗富貴、典雅、渾厚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