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始名孝昌。史載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劉劭弒父篡位,改元太初。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劉駿,舉“孝”字旗,籠絡人心,起兵討伐,打敗劉劭,做了皇帝并用“孝”為帝號,稱孝武帝。他由于鞏固其皇權帝位的政治需要,實行以孝治國。其時,安陸縣地屬江夏郡,出了董永、董黯等孝子,孝道昌隆,民風醇厚,故將安陸出孝子的東部,析置為孝昌縣。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間(公元924年),后唐皇帝莊宗李存勖,為避祖父國昌“昌”字的“國諱”而改名孝感。
在民間,還有“孝感”因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動天上的仙女下凡,與之婚配和出孝子多,民風醇厚而得名的傳說。正所謂“純孝感天地,至情傳古今”。董永故里,孝感動天。
據(jù)藏勵和編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所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德安(古安陸,今孝感)”。
這與清光緒五年《孝感縣志·藝文志》中轉錄的明代正統(tǒng)(1436—1449)孝感知縣黃鞏的《修董孝子墓記》一文中所曰“孝感縣舊為漢安陸地、后置縣,以孝子董永名”。順治《孝感縣志人物志》中關于“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喪母、漢靈帝中平黃巾起義、渤海騷動、永奉父來徙”的記載相符。
董永隨父徙居今孝感市孝南區(qū)毛陳鎮(zhèn)董永村不久,父病故不能葬,迫不得以賣身裴財主家為奴,以盡孝心。其孝行感天動地,由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動天上的仙女下凡與之婚配的神話故事傳說。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