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傳說淵源久遠(yuǎn),是當(dāng)代中國最為流行的傳說故事之一,在江蘇省丹陽市也得到廣泛傳承。相傳董永是丹陽延陵人氏,家境貧寒,侍親至孝,因老父亡故無棺木下葬而賣身為奴。他的孝行感動了玉帝的小女兒—七仙女。于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在槐蔭樹下與董永結(jié)為夫婦。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共同償還了債務(wù)。不料,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后,派天兵天將把七仙女捉回天庭,從此,這對天上人間的愛侶被生生拆散。后來,七仙女在天上產(chǎn)子送達(dá)人間,董永撫養(yǎng)長大。子盼母心切,在望仙橋跪盼母親,跪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母子相會。望仙橋上留下了一對深深的小膝印。
元至順《鎮(zhèn)江志》記載:漢董永墓在丹陽延陵,有碑記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墳。明嘉靖顧覺宇唱本《織錦記》載:“董永字延年,潤州(今鎮(zhèn)江市)丹陽人!泵魅f歷年間青陽腔唱本《槐蔭記》載:“董永原籍為丹陽縣人!鼻骞饩w《丹陽縣志》記載:丹陽延陵南有望仙橋(1958年區(qū)劃調(diào)整后,望仙橋劃至金壇市,緊鄰丹陽延陵)、董永墓。漢董永傭力養(yǎng)親,親歿,就主人貸錢一萬緡營葬,道逢一婦,求為妻,與偕主家,織縑三百匹以償主。一月而畢。辭永曰:“我織女,緣君至孝,帝令助君償價!毖孕杩杖。后人名其地曰“董陂”,橋曰“望仙”!拔母铩鼻,董永墓在丹陽境內(nèi)延陵的董閣莊,董永廟在丹陽珥陵的董甲!拔母铩敝性獾綒。
以《織錦記》、《槐蔭記》為藍(lán)本的黃梅戲《天仙配》唱遍大江南北,“家住丹陽姓董名永”的唱詞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地方戲、電視劇等文藝形式搬演董永傳說,使董永傳說獲得了新的生命活力。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