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民俗日或節(jié)慶日,同安城鄉(xiāng)鼓鑼喧天,一臺臺布袋戲爭相亮相,觀者如云。布袋戲又叫“掌上木偶戲”,源于明嘉靖年間,泉州(同安古屬泉州府)一秀才由“隔簾表古法”手托偶人伸出簾外,邊說邊唱邊演而成。傳入同安后稱“布袋戲”。布袋戲演員依靠五個手指頭,操縱木偶表演,表演者既要說白又要演唱,一人演唱多角,劇中不同人物又有不同藝術處理。布袋戲很注重臺詞藝術,重視聲情變化,使人物語言表達性格化。布袋戲早期為排樓式舞臺,近代改用天地式舞臺,演員、樂隊、燈光、布景相得益彰,藝術更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