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花是澤州特有的一種風俗之一,這種傳統(tǒng)習俗由來已久,與當?shù)匕l(fā)達的冶鐵業(yè)有關(guān),大約起始于民國年間(約1850年——1930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每年的元宵節(jié),各冶煉大戶除了出二蹺、旱船、小車、竹馬等多種形式的故事表演外,到了晚上還要放焰火、鍋花、打鐵花。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齊聚來村,主要是為了觀賞氣勢磅礴、恢弘壯觀的“打鐵花”盛況。據(jù)傳,“打鐵花”可趨鬼避邪,來觀賞“打鐵花”的人也可祛除身上的邪氣,所以來村“打鐵花”這一傳統(tǒng)習俗被人們冠以迷信色彩以后,便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巴公鎮(zhèn)來村“打鐵花”通常在夜間寬闊的場地上進行,活動前搭一個丈余高的大棚,稱花棚,花棚頂部中央位置豎起一根高桿,稱老桿,四周梆上一些新鮮的柳樹枝,頂部掛上鞭炮、煙花等,稱為彩棚。花棚旁邊設一座化鐵水用的方爐,一尺多長,拳頭粗細的新鮮柳樹棒兩根,其中一根在一端掏直徑約3厘米大小的圓形凹槽,用來盛鐵水。打鐵花者一手拿著盛有鐵水的花棒,一手拿另外一根,光著上身,蹋拉著鞋(上身摸油,鐵水濺在身上容易滑落,蹋拉鞋是鐵水進入鞋內(nèi),脫鞋容易,這些都是打鐵花自我保護的方法),迅速跑到花棚下,用木棒猛擊盛有鐵水的花棒,十幾個打鐵花匠一棒接棒,一人緊跟一人往來于熔爐和花棚之間。夜空中,只見鐵花在老桿樹枝上飛濺,如流星似瀑布,瞬間鐵花引爆了老桿上的鞭炮,頓時把當日活動引入高潮,觀者驚嘆不已,如一片花的海洋,夜幕中夢幻般的美景傾倒了遠道而來的人們。
澤州打鐵花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慶典狂歡活動,它與圖騰崇拜、原始歌舞有著很深的聯(lián)系,經(jīng)過驅(qū)儺儀式由宮廷傳入民間,演變成鄉(xiāng)村祭祀、娛神、迎神的賽會,并加進社火表演,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