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渾身板亦叫“花板子”,因表演者手持三片系在一起的檀板而得名。在樂隊的伴奏下,表演者有節(jié)奏地用檀板擊打手、肩、膝、大腿、腳背、腳心等,是一種優(yōu)美的民間舞蹈,被當?shù)厝擞H切地稱為“鄉(xiāng)村健美操”。
渾身板主要流行于翼城縣王莊鄉(xiāng)王虎村和南梁鎮(zhèn)郭家坡村的郭姓家族中,是在廟會、祭祀、賽社等活動中表演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明人姚旅所著的《露書》中曾寫到,在山西南部見到過多種民間舞蹈,其中就有一種手持檀板,邊拍邊舞,“如飛花著身”的“花板舞”?梢,這種民間舞蹈形式,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在當?shù)貜V為流傳。
渾身板參舞人數(shù)20~28人,分為4至5組,每組一人打板,一人打鼓,一人敲木魚,一人擊斗鑼,一人持傘。打板者頭包三角巾,身穿中式衣褲,其余人戴禮帽,穿長袍。行進時隊伍成一行,擊板者在鑼鼓伴奏下表演,其他人邊擊樂器邊向前行。表演時,擊板者以右手拿著的木板拍打左手以及肩、膝、腿、腳等部位,同時配以“踏步”、“跳轉(zhuǎn)”、“吸腿”、“彈腿”、“射雁”等舞步。隨著舞姿的變化,木板左拍右擦,上擊下打,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響,整個表演舒展大方,優(yōu)美動人。渾身板融音樂、舞蹈、健身于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審美性,對研究晉文化和唐堯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