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木是樹木在大自然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經(jīng)過漫長的時空變化,卻仍然保持著各自不同的形態(tài)、色澤和質(zhì)地的名貴木材。烏木是指在地下埋藏三千年至四萬年以內(nèi)未朽的名貴古木。“植物木乃伊”、“東方神木”之美譽。其造型藝術,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審美價值。通過多年的努力,已開發(fā)作品三萬余件,現(xiàn)已打造中國烏木金絲楠木博物館。主要通過對名古木造型和家居用品為主。
二、作品曾先后多次參加國內(nèi)大型展覽、交流。其中作品“行天下”、“深山隱士”、“蓮蓮高升”等榮獲2012年西部國際藝術品、禮品、收藏品博覽會被評為金獎,作品“山林雅韻”、“空山高人”等榮獲在四川省根雕奇石藝術展金獎。
三、古木造型技藝是家族世代傳承為主的一種民間根雕造型藝術,它通過對原材料(烏木、古木)的選材,以材料的天然造型及品質(zhì)為依托,對其進行多日、月乃自上年的設計和定型,每件原材料的藝術造型都凝聚了工藝美術師的智慧和心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珍稀名貴的千年烏木、金絲楠木等為材料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經(jīng)過手工一刀一鑿精雕細琢,以最大限度保護其文化、藝術價值為指導。一件古木藝術品造型的完成包括選材、烘干、設計、造型、打胚、修光、打麿、表面處理、再打磨、上保護層、再度處理、鏡面處理等十幾道工序。古木造型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人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深度認識。同時從審美視角,結(jié)合古木自身的特質(zhì),觀照古木的自然美、古老美、奇拙美和生命美,解讀古木所蘊含的藝術內(nèi)涵,引發(fā)人們對資源愛護的思考,提升古木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四、我們古木造型藝術的宗旨:有利于保持作品獨有的自然藝術性和生命力,更好地向人們展示作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及實用價值。
“綿工”古木制作技藝博大精深,從原料到成品需經(jīng)過多重工序。大致需經(jīng)過五大階段:
一、烘干處理技術(防止制作過程中與成為成品后作品開裂)。
二、手工開料技術(手工開料技術直接影響材料的美觀與實用性、經(jīng)濟性)。
三、手工造型(手工造型將確定原料的藝術性和價值)。
四、手工打磨(手工打磨能讓作品光滑、柔和)
五、手工上漆(手工上漆后能更好的保護作品的防腐、防潮、持久性與美觀)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