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宗族主要分布在三臺、中江、射洪、梓潼等周邊市縣,距福建龍巖遷來四川安居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周邊市縣已發(fā)展到5萬余人,吳氏宗族祠堂座落在三臺縣西平鎮(zhèn)興盛街社區(qū)凱江沿岸,依山傍水。吳氏宗祠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好,距三臺縣城34公里,中江縣城20公里。
吳氏宗族祭祖儀式分為請神、堂祭、墓祭。堂祭(祭祖三獻禮)
全體裔孫及敦睦堂始祖中旌公、楊氏祖婆后裔,男女人等,排班就位。開字輩、振字輩就位。全體裔孫虔向于吳氏肇基之祖泰伯老祖;吳氏傳嗣之祖仲雍老祖考妣神位前;敦睦堂始祖吳公中旌、吳母楊氏太君神位前及吳氏歷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前,初獻禮成亞獻來臨,全體后裔虔向于吳氏肇基之祖泰伯老祖;吳氏傳嗣之祖仲雍老祖考妣神位前;敦睦堂始祖吳公中旌、吳母楊氏太君神位前及吳氏歷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前。亞獻禮成,三獻當遵,五大房后裔虔向于吳氏肇基之祖泰伯老祖;吳氏傳嗣之祖仲雍老祖考妣神位前;敦睦堂始祖吳公中旌、吳母楊氏太君神位前及吳氏歷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前。
開展懇親祭祖活動,傳承愛國愛家,教育子孫尊宗敬祖,感恩重義,提倡孝道,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之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交流發(fā)展致富謀略,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添計獻策。吳氏祭祖活動,應在各民族相互交流傳承、發(fā)揚光大,為加強各民族的團結、振興中華具有重大意義。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