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簡介
相傳,唐儀鳳年間,郴州宜陽(今宜章)人柳毅應(yīng)省試,道經(jīng)北里(郴州城北)路遇一牧羊女。牧羊女向柳毅講述了自己的身世,自稱是洞庭龍王之女,排行第三,因觸犯天條,被貶至郴州一“萬”姓員外家為奴,備受欺侮、折磨、-,不堪忍受,總想求其父(龍王)來救,并求柳毅公子傳書(送信)給龍王。柳毅對龍女的遭遇很是同情,答應(yīng)了送信。柳毅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洞庭湖的君山,持龍女交給的玉簪敲開了龍王家的大門,將信送到了龍王手里。龍王得知情況后悲憤至極,遂派“獨角獸”至郴州接回公主,將萬家水陷為池。
“龍女與柳毅的傳說”在郴州始于隋唐以前,唐宋時廣為流傳,相關(guān)故事則有龍女牧羊、壽佛救民、陷池塘、陷狗穴、
魚絳飛雷、柳侯祠等!妒霎愑洝贰ⅰ短綇V記》多種文獻有記載。作為正史的志書明《萬歷郴州志》、清嘉慶《郴縣縣志》
亦有記載,由此可見柳毅傳書和相關(guān)的傳說故事在湘南的蘇仙、北湖、衡山,湘北的岳陽洞庭湖均有流傳,并有遺跡為證。
在岳陽君山有柳毅井,在郴州,當(dāng)?shù)卮迕窀鶕?jù)傳說在陷池塘旁建有龍女像、龍女祠,在城東建有香山寺、柳侯廟和作為郴陽八景之一的魚絳飛雷等。
“龍女與柳毅的傳說”是我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之一,具全國性影響,人們歷來以《太平廣記》中的《柳毅傳》為范本,但郴州的“龍女與柳毅的傳說”自成體系,以口頭傳說、民間曲藝、民間美術(shù)等形式自古流傳至今,其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具備鮮明濃郁、人無我有的地方特色和地域風(fēng)情,經(jīng)研究考證,北湖區(qū)的“龍女與柳毅的傳說”在《述異記》和唐代柳宗元詩中均有反映,早于《太平廣記》,而且郴州版所指的具體地點、遺跡至今尚存,可初步認(rèn)定郴州的陷池塘、魚絳山與洞庭湖一樣,是“柳毅傳書”的主要源生地。
二、分布區(qū)城:從湘南(騎田嶺地區(qū)、郴州、宜章、永興、衡山、湘潭)到湘北(洞庭湖地區(qū)、岳陽、長沙等),
重點集中在兩端(郴州市北湖區(qū)、洞庭湖)。
三、基本內(nèi)容:
“龍女與柳毅的傳說”在湘南郴州流傳久遠(yuǎn),根據(jù)資料記載和民間口頭流傳,基本內(nèi)容大致分為6個相關(guān)故事。
1)龍女牧羊
“龍女牧羊”流傳千古,據(jù)傳故事的發(fā)源地就是郴州陷池塘。唐代儀風(fēng)年間,洞庭湖龍王有三個女兒,最小的湘江游玩至郴州,被郴江的美景陶醉,不覺玩心大發(fā),忘記回家了,,人救上快死了,并懷有身孕。小龍女救人心切,回到龍宮偷了龍珠救人。因此事??萬”姓員外家為奴。不論刮風(fēng)下雨、打霜落雪,小龍女白天給萬員外家牧羊,晚上織麻,得不到休息,還沒有飯吃,只吃紅薯,稍有差遲,即受到責(zé)打,備受欺凌、-、折磨,過著非人的生活,她盼望老龍王來救自己回家,但身不由己,因此希望有人幫她送信給父親。
2)柳毅傳書
一日,小龍女正在路邊牧羊,遇到了去應(yīng)試趕考的柳毅公子,便求其傳書給龍王。柳毅公子見她雙眉微皺,面帶愁容,
穿戴破舊,出神地站著,好象在等待著什么,便忍不住問道:“你有什么痛苦,把自己委屈到這種地步?”小龍女悲傷地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并以實情相告,求柳毅送信給龍王。柳毅對龍女的遭遇深為同情,答應(yīng)送信給龍王。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持龍女交與的玉簪劃開洞庭萬傾碧波,把信送到龍王那里。龍王得知情況后,悲憤之極,派獨角蛟至郴州接回公主,下令水陷萬家,懲罰萬姓財主。
3)壽佛救民
獨角蛟來水淹郴州時,正好碰上郴州的壽佛爺,向其告知來意:要水淹一萬戶百姓。壽佛是郴州九仙二佛中的一佛,他心地善良,出家-得道后,法力無邊。他懲惡助善,為郴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dāng)時郴州百姓剛好一萬家,聰明的壽佛爺決心救下郴州的百姓,于是他想了個辦法,用衣袖遮擋了一部分房屋,獨角蛟數(shù)來數(shù)去怎么也數(shù)不夠一萬家。正疑惑不解,壽佛爺提醒道:“龍王要你水陷萬姓家,你卻要水陷一萬家,你能擔(dān)罪得起嗎?”獨角蛟恍然大悟,急忙謝過壽佛,就去水陷萬姓財主家。壽佛用自己的智慧和法力救下了郴州百姓。
4)陷池塘
獨角蛟得到壽佛的指點,就來到萬姓財主家,決定午時三刻興風(fēng)作浪,把萬家沉到水底。小龍女掐指算來,估摸著龍王
來救她的時間,于是作好了準(zhǔn)備。這天碰到了獨角蛟,在獨角蛟興風(fēng)作浪、呼風(fēng)喚雨時就抱住獨角蛟的角。隨著“轟”的一聲
巨響,急風(fēng)暴雨驟然而至,只見西北方向萬家大戶的房子沉沒水底,形成一口寬大池塘,此后這一帶便稱之為“陷池塘”。萬姓財主家陷到水底時,龍三娘跟著獨角蛟回到了洞庭湖的龍宮。
5)陷狗缺
小龍女在萬姓財主家牧羊時,萬家的一條惡狗也幫著主人合起伙來欺負(fù)小龍女。獨角蛟陷萬家的時候,這條惡狗想逃跑,獨角蛟用角一戳,就戳出了一個洞,把狗也陷進去了。于是在陷池塘??
6)柳侯廟
小龍女回到龍宮,龍王非常高興。為了感謝柳毅俠義救女兒的行為,龍王留下柳毅在龍宮住了段時間,由小龍女陪其在
龍宮游玩,小龍女對柳毅產(chǎn)生了感情,于是求父王幫忙,讓柳毅考中狀元。龍王答應(yīng)了小龍女的要求。柳毅中狀元后,回家路經(jīng)洞庭湖時,又來到龍宮,他與小龍女的感情更深了。龍王知道后,決定把小龍女許配給柳毅,并封柳毅為魚絳侯。他們成親后,柳毅攜小龍女回家,走到郴州城東永豐鄉(xiāng)(現(xiàn)香山坪、魚絳山一帶)時,發(fā)現(xiàn)這里風(fēng)景美麗,土地肥沃,便看中了這個地方,于是就在這里的一個廟中安了家。
自從柳毅傳書救龍女之后,凡郴州人過洞庭湖均無風(fēng)濤之險,而永豐鄉(xiāng)自從柳毅和小龍女住進大廟后,就再沒遭過災(zāi),
年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年年好收成。人們都說是托了柳毅和小龍女的福,很感激他們。后來當(dāng)?shù)卮迕窬驮趶R里塑了他們的鍍金泥像,供奉起來,香火不斷。
后來,人們?yōu)榧o(jì)念龍女,在塘邊建了“龍女祠”。龍女祠”始建何年,已無從查考。據(jù)載,成豐戊午年曾重修。祠中有
“龍三娘”、“柳毅侯王”、“王母娘娘”的大型雕像。傳說他們有呼風(fēng)喚雨、百求百應(yīng)之功能,來這里朝拜者絡(luò)繹不絕。
《重修龍女祠敘》石碑現(xiàn)仍存原址。據(jù)碑中記載:“龍女祠有巽焉,當(dāng)其作女也不知其為龍也,自雪中牧羊,而柳毅傳書。
由是寒江蒲地陷而為百余畝池塘.煙波浩淼,深不可測,人遂謂斯水有與洞庭通矣”。作者生動地描繪了陷池塘神話般的傳說和壯麗的自然奇觀。鑒于陷池塘的神奇,前人將其作為“放生塘”,只許放魚不許撈魚,因而魚長得十分肥美。這些魚平時看不見,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前后露出水面一次,而且很有規(guī)律,領(lǐng)頭是兩條紅色的大鯉魚,其它的魚緊隨其后,排列整齊。每逢龍女生日(四月初八),兩湖、兩廣、江西、四川的四方香客都提前趕到這里燒香拜佛,觀賞出水大鯉魚,陷池塘一派熱鬧非凡。
可惜是,除《重修龍女祠敘》石碑保存外,其他建筑、碑刻均遭到了破壞,與之有關(guān)的民間說書、漁鼓彈唱等口頭傳承的民間文化形式則已失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