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燈是澠池縣仁村鄉(xiāng)民間傳統(tǒng)游藝形式之一,清代時由山西省傳入仁村,當代群眾十分喜愛這一活動,由于它規(guī)模宏大,走道曲折,易使人入迷,而取名黃河燈。黃河燈由木樁、圓柱、高粱桿扎成的“城池”組成,規(guī)模大時有72個“城池”,小的又有16個;顒訒r用數千根木樁串連排一方針作為外圍,再用麻桿或高粱桿作為燈柱掛上地上,高約4尺,柱距5尺,柱上設燈,燈壁用高梁桿等物做成籬笆狀連接在燈柱上,以松、柏枝裝飾燈壁,出入口處撘成彩門。占地40余畝,燈數千盞,儼然一條九曲黃河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游時需尋蹤覓跡,稍有疏急誤入迷宮,不得而出。春節(jié)活動時,獅子、高蹺、火龍、竹馬等社火對從“黃河燈”彩門進入,走遍各個城池,特別是獅子過城池時,翻躍中間天橋,表演各種動作,技藝精湛,舞姿優(yōu)美,游藝活動每次需2到3個小時,表演技法純樸,氣勢恢宏,頗受人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