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shù)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nèi)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它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表演絕活,產(chǎn)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傳統(tǒng)折子戲《歸正樓》,戲中一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shù)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xù)下來。川劇的“變臉”被稱為“國寶、絕活、奇觀”,一般不外傳。
變臉的方法大體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
抹臉:將油彩涂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就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涂于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涂在臉或鼻子上。
吹臉:只適合于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有的是在舞臺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nèi)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
扯臉:比較復(fù)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張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根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隨著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再一張一張地扯下來。
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看完川劇后曾叮囑過,變臉是-,不能隨便泄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shù)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泄露,情節(jié)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變臉藝術(shù)是一代代川劇藝人嘔心瀝血創(chuàng)立的絕技藝術(shù),保護與傳承是我們每一個川劇人應(yīng)盡的義務(wù)!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