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金錢板叫做玉子板,只有兩塊,就向現(xiàn)在的車燈板一樣,比現(xiàn)在的板短,不用竹,竹而用的鐵打銅鑄。繼后是摸仿磨刀匠用的銅閘子,鐵閘子,名叫連花板,增為四塊,鑿孔穿線,連在一起打,后改用竹制,還加上了一塊摸攔板,但這還是停留在打閘子的階段。再后來又改為辭子板,兩塊中有一塊側面作成鋸齒形,利用鋸齒去刮另外一塊板,以發(fā)出的彈音,由于打板的技巧進步,改進成現(xiàn)在的金錢板。
金錢板是用楠竹或斑竹的竹頭制成的,在竹板上面保留三個竹節(jié),這是為了更有力地發(fā)揮打板相擊,一塊金錢板要分板頭、板尾、板面、板底和兩方橫邊,每處可以敲打,能夠發(fā)出不同的響聲,每塊金錢板的尺寸長九市寸,寬一市寸,厚約五市分,三塊板為一副,其中有兩塊可以嵌上小錢或金屬片,先從板邊挖空進去,然后把小錢或金屬片裝在板的中間,三塊板又分板面底板與打板,做成功了。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